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5年北京市蚁族群体心理健康与婚恋行为研究

    作者:马敏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关系地位、社会经济地位、自我掌控感的视角探究蚁族青年心理健康,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蚁族青年心理健康的其他相关因素,包括社会流动信念,公平世界信念和社会融合。最后,对蚁族的婚恋行为进行了初步调研。

    “社会地位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北京市蚁族青年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对于幸福感,过去老家的经济地位和现在全社会的关系地位以及自我掌控感都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并且自我掌控感与现在全社会的关系地位的交互作用,以及自我掌控感与现在北京经济地位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我们进一步分析过去老家经济地位与现在全社会关系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发现现在全社会关系地位在过去老家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过去老家经济地位通过影响现在全社会的关系地位进而影响幸福感。

    “幸福感随来京时间的变化趋势”在幸福感方面,组间差异显著[F(2,318)=3。55,p=0。030],来京超过6年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其他组。来京1~3年的群体幸福感中等,来京4~6年的蚁族群体幸福感最低。这表明随着在京时间的增加,蚁族的幸福感会出现短暂下降之后迅速提升。

    “社会流动信念、公平世界信念、社会融合、控制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幸福感,社会流动信念、社会融入和公平世界信念以及自我掌控感都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并且自我掌控感与公平世界信念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预测幸福感。

    “蚁族群体婚恋行为”研究发现:①婚恋比例,该调查群体未婚与已婚比例约为4∶1,未婚者占很大比例。②婚恋意愿,该群体期望在26~30岁结婚的比例占73。8%;期望在21~25岁结婚的比例占20。9%。这表明该群体更倾向于晚婚。③通婚圈,37。7%的蚁族群体倾向于回老家找结婚对象;期望结婚对象为老乡的比例超过52。7%。④生育意愿,研究表明,蚁族群体想要1个孩子和2个孩子的占大多数(92。5%),且想要二孩的人数显著多余想要一孩的人数。对于理想出生性别比,我们分别考察了已婚和未婚蚁族群体的状况,数据显示,两者非常近似,数值在102~106。这说明蚁族群体的理想出生性别比与国际上无人干扰条件下的人口出生性别比较为接近。

    A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Ant Tribe”(AT)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al Relationship Status(SRS),Socioeconomic Status(SES),and Self-Control(SC). Moreover,the effects of the belief of Social Mobility(BSM),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BJW),and Social Integration(SI)on mental health of “Ant Tribe” were studied as well. The marriage of the “Ant Tribe” was also discussed.

    Firstly,the study found out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ubjective well being(SWB)between male AT and female AT.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ast SES of hometown,SES,and SC play important role in predicting SWB. SC and SRS had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SWB;while SC and SES had an interaction effect on SWB. The result also verified the partial mediating role of SRS between the past SES of hometown and SWB.

    Secondly,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SWB was changing with time. We divided the AT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time period of living in Beijing(1-3 years group;4-6 years group;and 7-10 years group).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core of SWB of “4-6 yea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en other two groups and the score of “7-10 years group” SWB was the highest one among three groups.

    Thirdly,the variables of BSM,BJW,and SI,as stated above,had a great effect on SWB. Moreover,the interaction effect between SC and BJW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edicting SWB.

    Pertains to the marriage of AT,we found out that almost four fifth of AT were singles and they tended to have a late marriage. Trends in fertility and intermarriage of this group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近几年来,作为青年群体的高校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这个过程中促发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蚁族”(即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该群体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①受教育程度高,均接受过大专以上国民教育;②收入相对偏低及无社会保障、无组织管理;③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呈聚居状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稳定与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廉思教授(2009)带领的研究团队于2008年开始深度调研蚁族,随着课题研究成果《蚁族》一书的面世,这个重要的群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认识。该课题组对该群体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抽样调查,第一次调查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进行,回收有效问卷546份;第二次调查为全国调查,于2010年3月至10月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西安五城市进行,其中在北京地区回收有效问卷1173份;第三次调查,即2013年调查,于2013年1月至3月在北京进行,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本课题调查情况如下文所示,主要针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及婚恋行为状况进行调研。本报告所用对比数据均来源于这几次调查结果。

    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是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它是指人们通过与参照群体的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身利益被其他群体剥夺的内心感受(郭星华,2001)。蚁族面临着一种“多元剥夺”现象,即在一段时期内受到同时存在的,多维度空间(经济收入,政治地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相对剥夺现象。我们发现,现阶段蚁族所处的状态不仅仅是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被剥夺,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群体主观心理上也处于一种现实生活状况与自身期待不相符的状态。在将自己目前各方面的生活状况与同龄人进行比较后,71.92%的蚁族认为个人生活状况不如同龄人,26.27%的蚁族群体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与同龄人相差无几,而仅仅只有1.81%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优于同龄人。综上可见,高校毕业生的相对剥夺感较强(王燕霞,2010)。

    相对剥夺感反映了人们要求改变目前状况的愿望,愿望的无法满足,对于贫困群体而言会产生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加剧了社会焦虑心理的产生。人们内心期望值的偏高也是导致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刘艳华,2005)。对于蚁族的调查研究初期结果表明(马敏,2010),该群体的自我期望较高。研究表明可能由于以下几个方面:期望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获得较高的成就;个人现有的目标远远高于周围人群;有完美主义或理想主义倾向。那么,这样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倾向,很可能会让个体在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较为强烈的挫折感。尤其在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时,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心理层面的相对剥夺感,进而影响到个体的心身健康状况,比如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从而可能危害社会秩序和安全。这种群体聚居的状态,很可能会使这样的认识和情绪通过传播形成群体认同,在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对该群体自身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公平世界信念和社会流动信念与蚁族的相对剥夺感息息相关(马敏,2010)。

    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在校大学生相比较差,可能是由于社会支持与自尊等因素导致。与在校大学生相比,他们没有了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心,而这种关心和支持对于青年非常重要;同时该群体的完美主义倾向较严重,角色期望与现实反差大,使其自尊心受到影响,而相关研究也表明自尊受损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陈建文王韬,2004;李春山等,2008)。SCL-90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可能由以下几方面所致。首先,该青年群体在离开校园的初期社会化过程中,面临多种压力。其次,根据社会角色研究,在进行角色转化时,角色期望与新的角色规范不匹配时容易产生角色冲突(俞国良,2006)。

    因此,对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并了解这一群体心理状况的变迁显得尤为重要。相比较于五年前“蚁族”课题组刚刚诞生,如今,当这个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之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影响蚁族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这都是这次课题所要探讨的方面。

    很多研究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必然会涉及社会支持(胡娟,2010),而社会支持最重要的维度之一是稳定的婚姻、家庭、朋友等,因而探讨该群体的婚恋行为对于了解其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意义。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