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当前中国网民的政治参与

    作者:吴理财 黄薇诗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也成为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景观。虽然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网民提供了一种参与平台,然而,网民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背景、文化、家庭、教育以及收入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电子屏幕后方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公民。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参与方式,甚至投入程度与网民现实中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有了社会结构分层的“因”,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多层次的结果。诚如王洪喆所言,“‘网民’一方面被用来指称全体互联网使用者,另一方面其意指又确乎无法代表这个全体的巨大差异性”,“存在着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巨大裂隙”。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社会几个主要社会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题中应有之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公民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如今成为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互联网构建虚拟的公共空间,为政治话语讨论或政治参与行为提供了更加便捷可及的场域。一般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参与行为,最为常见的就是在网络上发表政见,对公共政策提出建议,网上信访,投票,对公权力进行监督,通过网络组成一定的政治性社群或组织。由于网民所处的社会结构不同,其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表现出来的网络政治参与程度也不一样。根据网民参与程度,可以分为低度参与、中度参与和高度参与不同层次。低度参与的网民,一般是浏览新闻网站或政府官网;中度参与的网民,主要是参与论坛讨论、写博客和发微博;高度参与的网民,则有意识地撰写政治博客以影响他人、参与网上听证会,组织网上政治活动等。互联网本质无任何预设政治立场,它在政治参与中既可为公民所用,亦可作为官方收集民意的管道。在西方社会,互联网仅是增加了政治参与的选择,传播的渠道更为宽阔。然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网络参与最初往往是这个国家公民不满于官方信息垄断或过滤,在制度性参与闭塞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技术表达利益诉求的一种路径。以致在这些国家,传统政治参与渠道和参与机制越是不畅的时候,网络政治参与越活跃。这种网上参与繁荣与网下参与冷静的不平衡发展,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些国家体制性政治参与出现了阻塞,亟待改进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体制机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扮演着“政治机会”的角色,在现实政治参与制度化完备之前,网络参与是一种公民利益诉求表达的重要“社会设置”[1]。它也会促进(或者倒逼)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体制性参与的改善和发展,尽管中途可能出现一定的曲折。这些只是一个整体性观察,如果对网络政治参与的群体进行结构性分析,又会有哪些新发现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加,公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也成为当下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景观。虽然互联网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网民提供了一种参与平台,然而,网民现实生活中的身份背景、文化、家庭、教育以及收入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其网络政治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电子屏幕后方首先是现实生活中的公民。网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目的、参与方式,甚至投入程度与网民现实中的身份与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有了社会结构分层的“因”,造就了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多层次的结果。诚如王洪喆所言,“‘网民’一方面被用来指称全体互联网使用者,另一方面其意指又确乎无法代表这个全体的巨大差异性”,“存在着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巨大裂隙”[2]。有鉴于此,本文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社会几个主要社会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特点及其存在问题。

    一 当前网民网络政治参与基本概况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6年1月公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尽管自2011年起,中国网民人数增长已逐渐放缓,中国网民数量仍居全球之冠,国内上网人数从2005年的8.5%上升至2015年的50.3%。[3]随着网民人数的增多,网络舆论事件与网民政治监督等行动逐渐兴起,产生一批独立自主的新媒体和基于网络连接的新兴社群或组织。在这充满政治形态的网络活动中,网民的身影无处不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定义,“网民”是指过去半年内使用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4]这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囊括所有网上活动者,不管任何人在何时何地活跃于网络世界,进行各种活动,比如娱乐与消遣、网络交易或工作文件的电邮往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宣传或发表政见等政治活动。与网络政治参与所强调的网民主体有一定的不同,网络政治参与的网民必须是在互联网的行动或言辞及形式上可以影响政府的政策,才属于网络政治参与的网民范畴。换言之,网民不等于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

    网民一词原意本指“特定的对广大网络社会具有强烈关怀意识,以集体努力的方式构建网络社群的一群网络使用者”[5]。而今,互联网使用者对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