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2011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之年。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污染减排,对于完成“十二五”全省环保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 “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南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面临的形势
从国家层面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不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环境问题已成为广大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河南省情来看,201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建设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这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本途径,也是其鲜明的特点,更是结合河南实际,落实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的体现。“十二五”期间,河南将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发展时期,但是,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化率、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省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将持续大幅增加;同时,全省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体已无环境容量,大气环境虽总体尚有容量,但部分区域超载严重。当前,经济快速发展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全省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原崛起的“瓶颈”制约。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服从、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如何为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是各级政府决策部门和研究咨询部门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全省各地热论中原经济区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就全省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来讲,工作难度是比较大的。一方面各地都在追求GDP增速,积极推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等工作,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增加,给环境保护带来更大压力;个别地方为了加快项目建设,甚至出现“行政干预”现象,影响了环保法律法规制度的实施和环保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环境诉求越来越多,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越来越高。
面对当前的环境形势,如何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就是要找准结合点。目前,这个结合点就是污染减排。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就是要把污染减排作为破解发展与保护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只有加强污染减排,形成倒逼机制,才能加速落后工业产能淘汰,促使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只有加强污染减排,降低污染负荷,才能有效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减少环境风险,保障粮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
二 影响河南环境总体质量的各因子综合状况
根据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监测数据资料,[1]2011年9月,全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为100%,氨氮达标率为98.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百分比为99.3%;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为100%,氨氮达标率为100%。2011年前三季度,全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累计达标率为95.9%,氨氮累计达标率为93.9%;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为91.6%;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累计达标率为100%;省辖淮河流域10个出省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COD)或高锰酸盐指数累计达标率为99.5%,氨氮累计达标率为89.7%。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
(1)9月达标情况。
COD达标率:全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COD或高锰酸盐指数达标率为100%。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