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南海主权斗争及对亚太社会舆论的影响——对2014~2015年度国外主流媒体的分析

    作者:周雷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摘要:

    本文基于对美国、日本、英国、印度、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东盟等主体所生产的媒体、智库、行业性报告和咨询的深度阅读和分析(2014~2015年),试图对南海主权斗争对亚太区域社会舆论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而提出基本的战略建议。

    核心观点如下:(1)美国的皮尤报告选择特殊的时间段和关键词组合的方式,“客观”生产了一种有关中国的偏见,将美国的负面评价弱化,突出中国主动出击式外交引发的强烈国际舆论反弹;(2)印度则在舆论和思潮上体现出区域游移的实用主义特征,并不断强化在中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存在感,由“大象”进化成“鲸鱼”;(3)日本则通过既突出短程应激又强化远期战略的思潮和舆论体系,表现出它在中国整个海岸线区域的强大干涉能力,并通过联合第三方对中国的国际近海空间釜底抽薪;(4)菲律宾等国则通过“忍辱谋利而远图”的方式,不断强化自身的自我意识和国际策应力,这种“菲公移山填海”策略需要引发中国的战略重视。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edia reports,special think tank,and business reports in the U.S.,Japan,U.K.,India,Philippines,Vietnam,Malaysia,and ASEAN countries(from 2014 to 2015),and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ocial opinions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s sovereignty contestation and make basic strategic suggestions.

    The core viewpoints can be summed as follows:(1)the Pew report particularly selected the time slot and key words combination and produced a “objective” China bias,which weakens the negative comments on the U.S. and emphasized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opinion rebounded by the aggressive Chinese diplomatic strategies.(2)India,on the other hand,showed a libratory pragmatism in their public opinion and ideology,and strengthened the presenc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phere of influence,which is an evolution from elephant to whale.(3)Japan performed a strong intervention power through emphasizing the short-distance stress-cop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ethos and public opinion in long-term strategies.(4)Philippines and other countries enhanced their self-consciousness and international reaction capacities by bearing humiliations and aiming for long-term benefits,which is an action that worth strategic attention from China.

    一 全球南海舆论场:中国面临严峻话语场和战略思维挑战

    一些国家针对南海问题的动态和研究,形成了在话语上相互策应和配合的话语场。中国在南海问题的战略布局和策略落地,也要从理论前瞻、结构设计、话语修辞、国际传播等多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通盘考量,才能在“言战”中不缺位、失势,进而影响实践层面的中国海外合法权益和国际形象。

    通过分析以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为主的媒体报道、舆情和思潮动态可知,中国在南海问题的主权争端,已经引发了南海声索国以及其他旁系国家的强烈舆情反弹。一方面,中国在南海的主动和健行姿态有助于表达中国在核心利益上的不动摇立场。另一方面,中国周边外交出现紧张局势,形成了多组针对中国的区域连横和布局策应。

    在中国沟通海外政策和族群利益时,中国已经使用多重的外交组合策略,有时甚至在南海周边国家的自有媒体上形成话语上的较量,但就沟通的持续性、完整性、有效性而言,中国仍然缺乏具有海洋思维的高质量媒体集群,以及集成优质基础研究成果和战略思维的跨部门传播平台。

    中国在南海活跃的渔政、海洋开发、石油勘探、军事巡航、涉海行政事务等事项,基本上都从属于“归口管理”的原则,不善于利用自有平台和已有渠道进行对外积极沟通,客观上造成了“行动占先,话语落后”的南海传播局面。

    以下,通过概括、评述、分析几组重要的海外报告和舆情动态,来分析国外针对南海的话语场舆情态势。

    1.“形象危机”和“话语围剿”:美国2014年皮尤报告定下的南海舆情基调

    美国皮尤中心2014年7月14日发布《美国监听与无人机打击遭国际反对 但美国形象受损有限:亚洲多国关切与中国有关冲突》专题报告,专门比较全球舆论认知中的美国和中国形象,涉及超级大国地位、国家领导人形象和支持度、中美权力平衡、中国周边外交舆情态势等议题。

    报告提出,虽然美国在监听和尊重个体信息自由方面,其举措冒天下之大不韪,全球抵制声浪不断,但是在大多数国家中并没有证据显示美国整体形象的严重下滑。其中特别提到,美国以及其他多国的受访人大多数认为监听国家领导人可以理解,只是在监听美国公民这一点上颇有微词。

    美国针对巴基斯坦、也门、索马里的无人机打击遭遇全球抵制,调查的44国中,39个国家对此表示反对;在众多抗议声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全球支持度仍然较高,44国受访者中,56%人仍然坚信奥巴马会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积极力量。

    对美正面态度下滑最严重的国家是德国(从2013年的88%下滑至2014年的71%)和巴西(从2013年的69%下滑至2014年的52%),主要原因是受到美国监听私人通信影响。

    相比较中国全球49%的正面评价,中国成为美国在全球战略平衡中的最大威胁,5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中国的崛起也造成了许多地区不安,其中最主要来自中国在南海、中印边境、钓鱼岛等地域的领土纠纷和强硬立场,十分之七的菲律宾、日本、越南、韩国、印度受访者表示对此严重关切,担心冲突升级将带来军事对抗。其中,针对亚洲11国的调查中,菲律宾的担心最大,达到93%,日本为85%,越南为84%,韩国为83%。

    在亚洲,美国被三个国家看作最为重要的威胁,分别是巴基斯坦、马来西亚、中国。当分析美国和中国在亚洲的盟友和敌对威胁态势时,报告指出,美国处在主流为盟友、支流游离的态势之中,韩国、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均在某种程度上视美国为核心盟友;相较之下,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印度都出现严重裂痕和争端升级态势,韩国因为朝鲜、巴基斯坦因为印度、泰国因为柬埔寨,愿意与中国合作以增加自己处于竞争上位的机会。与此同时,在这个区域还游离着几个重要的外围且随时制造机会的力量——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

    应该指出,美国皮尤报告所体现出来的战略传播和策略研究存在层层递进和逻辑相连的持续性。例如,2014年9月,新美国安全中心(New American Security Center)发布其“海上战略研究系列”(Maritime Strategy Series)报告,着重分析了美国在亚洲的海上战略及其应对中国在该地区崛起所需采取的军事和非军事的手段。该报告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其周边区域所采取的“量体裁衣”式的“胁迫战略”(tailored coercion)旨在通过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