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供给侧因素供给侧施策

    作者:蔡昉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一 认识减速:这次不一样

    中国经济在减速,世界经济也在减速,我们将它称为新常态,其他国家将它称为新平庸。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发生同样的现象,但是可能发生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中国是在一个发展阶段变化的情况下,潜在增长率在下降。从2011年开始,劳动年龄人口在减少,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活动人口也会开始减少。这意味着我们的劳动力发生了短缺。劳动力短缺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仅是劳动力短缺本身,而且有人力资本的下降、生产力的提高速度减缓,以及资本的回报率降低等,所有这些都会导致潜在增长率的下降。

    我们做了一个模型,在2010年之前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10%上下(见图1),实际增长率大概也是这个水平。从2011年开始,也就是从“十二五”开始,中国潜在增长率就在下降,“十二五”时期平均为7.6%,我们也知道实际增长速度实现了7.8%。在“十三五”时期,潜在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到6.2%,这是在没有其他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供给侧可能保证的增长速度。

    图1 1979~2020年潜在增长率情况

    如何判断这个问题?除了潜在增长率,还有实际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减去潜在增长率,是增长率的缺口。我国至少发生过四次比较大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的情形,也就是负的增长率缺口。分别是1981年、1990年、1999年和2009年(见图2),这个时间跨度大约就是所谓朱格拉周期的长度。假设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还是10%左右的话,就可以看到灰色的线是我们现在发生的增长率缺口。

    图2 1979~2015年增长率缺口

    因此,就会认为我国需求不足导致了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因此造成增长率缺口,因此我们是在一个新的周期中,因此我们期盼着什么时候见底,什么时候实现V字形的回升。事实上,正如我们所预测的,我们的实际潜在增长率已经降下来了,从10降到了7,又降到了6,用真实的增长率减去潜在的增长率,就会看到保持稳定的曲线,也就是过去这几年减速以后,但是我们的增长率缺口并没有出现,我们没有增长率缺口,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多么着急,我们有一点是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周期性失业现象。因此,我们放弃以前那个周期的看法,或许可以改变一下思路,认识供给侧的作用有多重要。

    就像过去有很多人包括吴敬琏老师都在说,我们不要过度使用“三驾马车”,要看全要素生产率,如果不是周期现象,那么应该关注的是增长现象。分析增长现象要看生产函数,看哪些因素会影响潜在增长率,有没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果你认为是周期性的问题,也许你就会去看国民收入的恒等式,去看哪些需求不足,这个需求决定不了,就会用另一种需求加大力度来保证需求。我们曾用生产函数做过一个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模型,这些要素实际上都发生了变化,这是潜在增长率下降的一个原因。因此,总的意思是说我们如果认识到不是周期现象,我们就要放弃“三驾马车”的分析思路,“三驾马车”没有错,但取决于是在分析周期还是在分析经济增长。

    各要素增长率贡献情况见图3。

    图3 各要素增长率贡献情况

    二 刺激不起来的潜在增长率

    我介绍一些新的因素,它们会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这些因素用刺激政策是没有办法改变的。第一是劳动力短缺,过去我们说劳动力负增长,接下来还有新一轮劳动力短缺,从明年(2017年)开始经济活动人口就开始负增长。在这之前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但是劳动参与率还在提高,这是人口结构造成的,明年(2017年)开始经济活动人口,也就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力是负增长了。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很快,劳动生产率没有相应地跟上,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工资的增长速度快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导致单位劳动成本迅速上升。

    图4 2001~2013年中国单位劳动成本相对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的情况

    最近也有日本人说我们主要城市的单位劳动成本已经高过日本了,美国也有研究,我们跟美国相差无几,大概他们数据用错了。因为他们从统计年鉴上能够找到的是单位就业,单位就业是有劳动合同甚至享受终身制的那些人的工资水平,实际的工资水平不是这样的,因此我们没有那么严重,但是我们拿中国的单位劳动成本与其他的主要制造业大国相比,无论是德国、日本、韩国还是美国,我们相对的水平都在迅速上升(见图4)。我们目前单位劳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