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陆海资源都比较丰富,陆地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浙江省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2010年,浙江省的工业化综合指数提升到87,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后期的后半阶段。
一 “十一五”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浙江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年均增长11.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1711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12488亿元和10163亿元,年均增长13.3%和16.9%;进出口总额达到2535亿美元,其中出口达到1805亿美元,年均增长18.7%和18.6%。
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0年,浙江省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4895亿元和2608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和1.4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8倍;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6万元,比2005年提高5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72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0%,以年均增长7%的能源消耗支撑了年均11.8%的经济增长。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五年累计下降16.2%和20.9%,能源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居全国前列。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0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1094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35.3平方米和58.5平方米。
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在全国率先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比2005年分别提高7个和11个百分点。每千人执业医生数、床位数达到2.1人和3.4张,比2005年增长16.7%和17.7%,城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由75.8岁提高到76.9岁。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持稳定。
二 浙江省工业化水平评价
表7-1给出了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浙江省与长三角地区、东部和全国的各项工业化指标的数据,表7-2列示了同期浙江省的工业化水平评价结果及其与全国、东部和长三角地区的比较情况。
表7-1 浙江省工业化主要指标
续表
表7-2 浙江省工业化进程:分项及综合得分
从人均收入指标看,2010年浙江省人均GDP为51711元,高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略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87,进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
从三次产业产值比指标看,2010年浙江省的三次产业结构为4.9∶51.6∶43.5,第一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低于东部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东部和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低于东部和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81,处于工业化后期前半阶段。
从工业结构指标看,2010年浙江省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83.6%。该指标在“十一五”期间迅速提升,进一步扩大了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优势,并且超越了东部平均水平,接近了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该指标工业化得分已经达到100。
从城镇化率指标看,2010年浙江省城镇人口占全部人口的6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但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该指标工业化评分为69,处于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
图7-1 浙江省工业化雷达图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2010年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为15.9∶48.0∶36.1,第一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4.7%下降到了2010年的15.9%,不但远远低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89,处于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
综合计算,2010年浙江省工业化综合指数为87,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1996~2010年,浙江省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九五”时期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后半阶段,到“十一五”时期已经进入后期后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