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面积约为3.4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省人口867.15万人。“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在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依托地域资源优势的旅游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2010年,海南省工业化综合指数为32,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属于珠三角地区中工业化起步最晚、进程相对落后的地区。
一 “十一五”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海南省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2.12亿元,是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81元,比2005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75元,比2005年增长76%。全省市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超50亿元的市县由2005年的4个增加到2010年的11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市县由1个增加到6个,区域竞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33.6∶24.6∶41.8调整为26.1∶27.7∶46.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上升。新型工业成为提升海南经济的重要力量,800万吨炼油、100万吨纸浆、160万吨造纸、140万吨甲醇、15万台汽车发动机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昌江核电、文昌航天发射场等相继开工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快速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进驻海南,为海南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型,并在转型升级中逐步发展壮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农垦管理体制、洋浦保税港区以及海口综合保税区建设等重大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建成了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改善,一批国际著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进驻海南。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总长303公里的东环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西环高速铁路业已奠基,海口绕城高速公路建设和西环既有铁路提速改造完成。海口至屯昌高速公路、清澜大桥、洋浦大桥南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海榆东线、西线的大修改造和航天发射城的配套道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行政村通畅工程基本完成。通过扩建美兰和凤凰国际机场的吞吐能力大大提高。加强重点港口的布局调整和建设,万吨级泊位达到34个,建成了华南地区第一个30万吨原油码头,初步形成覆盖全岛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大广坝二期工程建设完工,红岭水库开工建设。实施了18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华能海口电厂两台机组和东方电厂一期建成投产。建成220千伏环岛主网和海南电网跨海联网工程一期,基本完成城乡电网升级改造。
二 海南省工业化水平评价
表10-1提供了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海南省与全国、东部的各项工业化指标数据,表10-2列示了同期海南省和全国、东部的工业化水平评价结果的比较情况。以下基于这两个表对海南省工业化水平进行分析。
从人均GDP指标看,2010年海南省人均GDP为23831元,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从历年变化情况看,2000年、2005年和2010年海南省人均GDP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0.97倍、0.77倍和0.79倍,分别只有东部平均水平的60.67%、45.88%和52.03%。这表明,海南省的人均GDP与东部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比较大。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为48,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
从三次产业产值比指标看,2010年海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为26.1∶27.7∶46.2,农业比重较大,远高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第三产业比重依然高于全国和东部的平均水平。这也符合海南省以旅游服务为主的发展现实和农业比重较高、工业化程度低的经济发展特点。该指标的工业化评分是17,仅为工业化初期水平。
表10-1 海南省工业化主要指标
表10-2 海南省及全国、东部的工业化指数比较
从工业结构指标看,2010年海南省制造业占比为33.3%,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4%和东部平均水平77.9%。该指标的工业化评价得分为23,仅高于31个省区市中的西藏和新疆。这说明海南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依然很低,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后半阶段。
从城镇化率指标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