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在中东共建“一带一路”的经济与安全视角

    作者:杨光 出版时间:2016年10月
    摘要:

    本报告通过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的论述,说明了“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提出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大趋势和新要求。能源安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合作是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四个最具广阔前景的领域。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都具备比较有利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中东国家方面增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紧迫感和改善中东国家的投资环境,也需要中国方面提升中资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为降低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威胁,中国外交需要通过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和维护国际法准则、坚持对话解决冲突、推动地区对话机制建设,以及推动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推动地区局势缓和与和平建构。

    Abstract:

    From economic and security perspectives,this report demonstrates that “The Belt and Road” is a Chinese proposal in favor of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which has also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peac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Middle East. It is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tendency and new imperative of mutu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Energy security,industrial cooperation,infrastructures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represent the 4 most promising areas of cooperation. Though favorable conditions in term of resources,capital,technologies and markets are relatively met,additional efforts need to be made in enhancing the sense of urgency of implementation and improving investment atmospheres for the Middle East side,and in building stronger capacity of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lower security risks facing “The Belt and Road” in the Middle East,Chinese diplomacy needs to promote regional tension relaxation and peace-making by sticking to the role of the UN and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s,supporting conflict resolution through dialogue,encouraging regional negotiation mechanisms and promoting new type of power relations.

    一 “一带一路”与中东的关系

    (一)“一带一路”的构想和意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欧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1]习近平主席的倡议和中国政府的文件拉开了中国推动建设“一带一路”的大幕。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强西部的对外开放,实现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经西部地区到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特别是通过基础设施联通和高速交通工具及油气管线的使用,相对缩短中国西部与中国以西地区和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及其与东部和西部出海口(中国东部沿海、印度洋、地中海等)的距离,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和发展条件,促进这些地区的资源开发,加快资金向这些地区的流动,促进产业向这些地区的转移,带动这些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使这些原来主要因交通闭塞而形成的经济发展洼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一带一路”倡议试图为全球经济复苏寻找新的出路,即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能量。《愿景与行动》呼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认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面向亚欧大陆国家,然而,覆盖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经济走廊一旦建成甚至在建设过程中,其远期的辐射范围将不可限量,完全有可能超出亚洲和欧洲,影响到非洲,甚至美洲。

    “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对世界和平之路的探索。经济困难不是造成政治冲突的全部原因,但也是重要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通过改善世界经济的状况和推动欠发达地区及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化解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冲突探索路径,为缔造和维护和平与安全创造条件。《愿景与行动》指出,要“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主张通过这种命运共同体的创造,逐渐克服社会制度竞争、意识形态对抗、民族宗教分歧等导致战争与冲突的根源,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推动世界和地区的和平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外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消极倾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一方面是把中国的成功经验分享给世界,另一方面也愿意发挥自身的投资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产能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及创造新的发展融资渠道,与相关国家共襄“一带一路”建设的壮举。

    “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顺应时代潮流、回应全球挑战、占据道义高度、普惠世界各国、体现中国担当等性质和特点,称得上是一个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便受到亚欧国家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二)中东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

    中东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以中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标志,由中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人民共同打造的东西方交流大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在古代历史上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和中东的大多数国家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双方之间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