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上的商业模式初探

    作者:王辉耀 曹佳洁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摘要:

    学术界对中国企业进入“一带一路”市场并在该市场上采用怎样的商业经营模式方面鲜有研究。本文总结论述了两种进出“一带一路”市场的商业模式。一是中国企业将“一带一路”市场视为下一个新市场不断开拓。一方面,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鼓励大项目走进“一带一路”;另一方面,发挥民营企业的优势,鼓励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上自下而上地创新。二是鼓励以PPP合作模式进出“一带一路”市场。政府鼓励以PPP合作模式进出“一带一路”市场,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其中,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在未来的企业研究中将汇总更多的“一带一路”市场上的创新型商业模式,为中国企业赢得“一带一路”市场提供借鉴。

    随着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提出与推进,中国企业海外布局发展的可能性进一步提升。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共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另外,2015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达到926.4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

    根据麦肯锡的基本测算得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含欧盟成员国)覆盖人口近50亿,经济总量约为39万亿美元,分别达到全球总量的70%和52%。到2050年,“一带一路”区域将为全球带来80%的GDP增量和30亿的中产阶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以上。麦肯锡也对基础设施建设释放的乘数效应进行了估算,每10亿美元的基建投资可创造3万~8万个就业岗位,新增GDP 25亿美元[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除了包含少数发达经济体(例如新加坡)外,大多数国家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有的是处于金字塔底层的欠发达国家,但是它们普遍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因此“一带一路”倡议的规划与实施,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形成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一极。同时,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是扩大对外经贸合作空间、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带动产业转型与升级、调节产能过剩的新机遇。

    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但其实早已有大量的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的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5年12月,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并购案例高达701宗[3]。由此可见,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市场方兴未艾,无论从企业主体、进出方式,还是从规模与行业来看,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经营发展都取得了明显进步。那么,面对与欧、美等发达市场不同的“一带一路”市场,中国企业采取了怎样的进出方式?在当地呈现怎样的商业经营模式?对此方面的讨论,学术界鲜有研究。因此,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案例,初步探讨总结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中形成的商业模式,为已涉足或考虑投资“一带一路”市场的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本报告将论述两种进出“一带一路”市场的经营模式。

    一 “一带一路”新市场开拓模式

    “一带一路”新市场开拓模式由两个路径组成:一方面,重大工程项目如基础设施、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方面的输出,实现与周边国家硬件的对接;另一方面,通过调研掌握“一带一路”市场现状,开发满足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实现与周边国家软件的对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将“一带一路”视为下一个潜在市场,中国企业进入当地,为当地人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时塑造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市场上的品牌效应,提高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

    第一,基础设施、能源、通路通航、信息产业方面的大型项目的新市场开拓模式。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来看,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需求,这些国家对基础设施、能源、通路通航、信息产业等领域都存有潜在的巨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一带一路”市场对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通路通航方面,有合作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但与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相比还有巨大的空间;能源建设方面,2014~2020年,“一带一路”非OECD国家年平均大约有1396.06亿美元或者更多的电气设备进口需求;信息产业结构需求方面,亚洲是最大的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潜在市场,约为28.3亿美元,其次是拉丁美洲13.4亿美元、东欧5.3亿美元、非洲4.4亿美元。[4]

    中国企业将“一带一路”市场视为新市场进行开拓,充分利用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服务机制,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大型项目进入“一带一路”市场方面,主要以中国的国有企业为主。例如,中交集团进入塞尔维亚,建设泽蒙-博尔察大桥,是第一座中国企业在欧洲建造的大桥;中交集团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全长1224公里,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世界近现代十七项代价最高的建设工程之一”;中国中铁在埃塞俄比亚的铁路项目,全长329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