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
“十二五”时期改革与发展是北京社会组织的两个工作主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助力下北京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同时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北京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北京社会组织发展形成首都特色,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the Beij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presented the parallel situation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n the one hand,under the dual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Beijing social organizations developed rapidly. On the other hand,Beijing increased the pace of the reform of social organizations,and actively promoted the mode and system innova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Beijing walked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Beijing has form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ital,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ospecting.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呈现改革与发展并行的态势,北京市加快社会组织改革步伐,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社会组织发展展现出新的气象,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首次超过10000家,社会组织的功能和地位获得提升,在参与社会治理、扩大公共服务、推动慈善公益、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一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恰逢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驶过30多个年头,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是中国面向世界的前沿窗口,这一时期北京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是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的结果。
1.北京经济发展步入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经过30多年的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二五”时期北京人均GDP已经接近富裕国家水平,2011年北京人均GDP达到81658元,折合美元为12643美元(见表1);根据世界银行划分不同国家贫富程度的标准,北京已达到中上等富裕国家水平;2015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0万元,折合为17064美元,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1]。
表1 “十二五”时期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统计
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攀升是社会组织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既有时间,又有财力去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业余活动”[2]。同时,2011年北京市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76.6%和74%。有研究证明,我国社会组织与第三产业的综合关联度最高,向第三产业下属部门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大大超过向第一、第二产业部门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数量,第三产业的发达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3]
2.北京市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2006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加大社会建设力度,健全管理体系,成立北京市社工委,并下设了社会组织工作处;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社会协同作用,搭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文件,为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支持(见表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政府治理理念进一步转变,一系列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该说,政府助力及制度创新是“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表2 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
二 “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改革
(一)发展成就
1.总量增长迅速
比较“十一五”时期北京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北京市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数从2006年的5820家增长到2015年的10100家,十年间社会组织数量增加了4280家,增长了0.73倍,年均增长428家。“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北京社会组织年均增长270家,增速为23.2%;“十二五”时期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年均增长502家,较“十一五”时期有了较大增长,增速为33.1%(见图1)。
图1 2006~2015年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趋势
2.三类社会组织发展情况
(1)社会团体发展态势平稳。“十二五”时期,北京社会团体的发展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从2011年的3314家增加到2015年的4071家,增速为22.8%,年均增长151.4家。在社会组织的构成中,社会团体的比重却是一直下降的,由2011年的43.6%下降到2015年的40.3%(见图2)。
图2 2006~2015年北京市社会团体发展情况
(2)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比最高。我国在1998年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民办非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得到了蓬勃发展。“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民办非企业单位总量从2011年的4089家增长到2015年的5650家,增速为38.2%,年均增长313家。2006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数量首次超过社会团体数量(2846家),达到2898家,自此民办非企业一直平稳迅速发展,成为北京社会组织中占比最高的社会组织类别(见图3)。
图3 2006~2015年北京市民办非企业组织发展情况
(3)基金会增长速度最快。北京市基金会的发展相对于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展起步晚,数量偏少。2004年北京市贯彻《基金会管理条例》,全面启动基金会登记管理工作。2004年,北京市基金会总数为44个,此后增长迅速。“十二五”时期,基金会数量从186个增加至379个,年均增长38.6个,增速为103.8%(见图4)。三类社会组织中,基金会增长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