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
长江经济带要实现有效的区域分工,加强区域合作是前提。在国家战略的大政方针下,这个区域合作,是为了更好的分工,更多的共享,目的就是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共建长江经济带,构建积极有效的产业分工体系是重要战略路径之一。各地产业同构导致产能过剩,导致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这是未来必须深入研究并要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就在于要有区域间分工,最重要的是产业分工,应建立三个产业分工体系。
其中如何深化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各区域板块、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in order to realize effectiv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strengthening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the premise.Under the major policie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is for the sake of better division of labor, more sharing, 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has become fully embody nat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 inland river economic belt.
To build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uild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system of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ath.Around the industrial isomorphism lead to overcapacity, resulting in a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this is the future must be in-depth study and try to solve the important issues.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ath is to hav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should establish three 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How to deepe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eatures of regional tectonic plates, industrial divis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rovinces,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promote the regional plat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做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39号),标志着长江经济带正式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以改革激发活力、以创新增强动力、以开放提升竞争力,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上中下游地区协调发展、沿海沿江沿边全面开放,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长江经济带。《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是横贯我国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经济走廊,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4%。根据2014年的统计,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达5.84亿,占全国的42.7%;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8.46万亿元,占全国的44.7%;人均GDP为4.96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约高出0.3万元。特别在全国经济呈现下行趋势的新常态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如重庆、贵州、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保持着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的良好势头,发挥了中国经济压舱石的作用。2011~2014年,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的比重,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也要看到,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板块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14年统计,东部沿海的上海、江苏、浙江,其人均GDP分别达到9.7万元、8.2万元、7.3万元;而中部的安徽[1]、江西、湖北、湖南,人均GDP分别是3.4万元、3.5万元、4.7万元、4.0万元;西部地区的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人均GDP分别是4.8万元、3.5万元、2.7万元、2.6万元。
此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环境污染趋于严峻等共同性挑战,都面临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共同性任务。
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一带一路”构想,为“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其中如何深化长江经济带东中西各区域板块、各省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是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
面向“十三五”,要把握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区域合作的四个新趋势。
一是对外开放呈现平面化趋势。长江经济带的对外开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然后从沿海逐步沿江而上。这些年随着沿海出口导向型工业加速向内地转移,有力推动了中西部板块的对外开放,从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建设到国家级新区建设、“一带一路”对接战略,从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从加工贸易开放到服务贸易开放,外向型经济程度明显提高,对外开放需求与沿海地区趋于接近,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对外开放呈现平面化趋势。
二是产业集聚呈现板块化趋势。虽然各地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同构性,但也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化集聚,有的产业集聚已经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如上海的大型装备制造集聚、合肥的家用电器集聚、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集聚、浙江的轻纺产品板块经济等,都已在全国占据相当份额。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呈现趋同化趋势。各地都在积极消化过剩产能,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但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仍有较大相同性,大多选择了培育服务经济与互联网产业。从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基本都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都基本对应了国家提出的重点推进目录,这也可能带来新一轮的同构化趋势,甚至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四是商务成本呈现梯度化趋势。上海商务成本不断高企,与周边地区都已存在较大落差,而延伸到中西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中西部省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也都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在近期出现的新一轮房价上涨中,一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扬,二、三线城市房价基本停滞,同时一线城市更加追求更高水平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