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国境线长4060公里,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云南是中国陆路唯一能同时与东南亚、南亚直接相连的地区,也是中国陆路通往印度洋地区最便捷的省份。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云南成为全国范围内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实践的先行、先试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云南已经参与了国内外各种层次的区域合作,成为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组织最多的省份之一。在对外方面,主要依托区位优势建立了各种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合作机制。在对内方面,主要建立了与西南(包括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和西藏等省区市)和泛珠三角的合作机制,使云南成为连接内地,沟通两广、江浙以及港澳台地区的重要省份,也成为国内各省份与东南亚、南亚等各国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枢纽。
一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云南的桥头堡建设从此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国家完善对外开放格局、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区域合作一方面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云南扩大开放的内在要求,同时,桥头堡建设也为云南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一)推进区域合作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云南扩大开放的内在要求
首先,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定义是:它是边界由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过程中,毗邻国家在其边境接壤地区开展的区域经济合作,其目的是就近利用边境区的区位优势,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改变边境地区的经济滞后状态,从而增强边境区域的竞争优势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1]桥头堡建设明确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即将云南建设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行区,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而参加次区域合作是实现上述战略合作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云南将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内地及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另一方面云南将大力推进与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合作,打造环印度洋经济圈。云南通过先进生产要素的聚集及其合理使用,不仅能快速增加物质财富,提升云南的地位,而且能增强云南以及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其次,从实际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省与周边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并与周边国家共同培育了包括双边和多边性质在内的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的运作或推动,云南与各相关国家高层及地方领导的交往日趋活跃,云南与毗邻国家的交通、通信建设快速推进,双边的经济合作不断增强。[2]云南与周边国家开展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在推动云南省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给全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事实上,参与次区域合作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提升云南省的开放水平、参与国际区域性分工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外引内联的过程,也就是桥头堡建设的过程。
最后,区域合作为周边国家参与云南桥头堡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桥头堡指向的印度洋和覆盖的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一洋四区”的区域环境十分复杂,周边国家的态度、认可和参与程度对云南桥头堡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关系到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进展和成败。因此,云南建设桥头堡要取得成功,就要积极争取周边国家的支持,与周边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使周边国家有更多的互动、参与和获利的机会,而建立次区域合作机制就是这样的平台。
(二)桥头堡建设为云南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带来新机遇
首先,桥头堡建设将增强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的实力。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提出了40余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等9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云南的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的目标,同时给予云南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这不仅意味着桥头堡正式上升到国家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