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疆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探析

    作者:宋建华 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摘要: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时期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转变,将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整体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新疆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指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提出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必须以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不断探索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实现形式,加强法律保障和政策扶持,提高组织发育程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运行机制等对策建议。

    一 新疆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加快,国家支持合作社发展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新疆作为一个农业大区,在粮食、棉花、林果、畜牧、区域特色农业和设施农业六大产业方面进行一系列政策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合作社实力明显增强,管理运作不断规范,带动农民增收作用进一步加大。

    (一)合作主体多元化,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新疆各地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能人,以及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社、龙头企业、农机、农技服务部门等组织,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通过创新和完善自身机制,引导成员与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主体更加多元

    新疆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农村一部分种植、养殖大户和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村能人建立合作社,利用自身技术、资金等优势,借助现代网络营销模式组建新型合作组织。根据自治区农经局2014年统计数据,由农村能人、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牵头带动的合作社达11246个,占总数的92.7%;由企业牵头的有80个,占总数的1.5%;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牵头的55个,占总数的0.5%;其他类型634个,占总数的5.3%(见图1)。目前新疆合作社领域不断拓宽,合作的范围向纵深不断延伸,对解决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小农户”和“大市场”的问题作用颇大,已经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亮点。

    图1 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情况

    2.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通过创新完善机制,让成员的利益和风险进行挂钩,从而有效地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大部分合作社聘用专职或兼职专业会计人员,建立会计账本,使用规范的会计方法,从而对合作社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控制。二是逐步实现了二次利益分配。发展效益比较好的合作社根据章程和股权分配原则,对盈余进行了合理的分配,让成员享受到合作社的红利,使成员的利益和风险紧密联结起来。全疆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及风险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09个,占全疆合作社总数的8.4%;实行可分配盈余按交易量(额)返还的合作社1214个,占总数的10.1%。

    (二)合作社发展迅速,带动能力增强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的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数量明显增加,合作的类型多样化,经营范围广泛,带动能力增强,农户可持续增收效果明显。

    1.合作组织数量明显增加

    2007年,新疆仅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10个,但到2013年底就上升至12071个,7年里全疆合作社的数量就增加了约23倍(见图2)。其中,从事产加销综合服务的合作社5009个,占总数的41.5%;以生产服务为主的2989个,占24.8%;以农产品购买服务为主的1184个,占9.8%;以仓储、运销、农机加工服务为主的764个,占6.3%;其他2125个,占17.6%。仅2013年,被农业部门认定为示范社的就达到636家,总数比2012年底增长190%。

    图2 2007~2013年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变动情况

    2.带动农户能力明显增强

    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有效解决单个农民、农户办不了的事情,同时也弥补了政府和有关部门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生力军”,在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非合作成员的农户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产品销售等环节。2007年带动非成员农户数量是10.9万户,到2013年就增加了68.7万户,达79.6万户,带动农户数量占全疆农户比重也由2007年的7%上升至2013年的31%。合作组织成员人均收入比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30%。

    (三)合作组织规模化,联合优势逐步显现

    通过建立配送中心、直销点及网上交易等形式加强联合,提高合作水平。2013年全疆农民合作社统一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71.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资料总值2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2%。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拓宽合作社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合作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0~2013年,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拿出820多万元,共扶持“农超对接”合作社项目36个,先后组织100余家合作社参加国家和自治区组织的农产品交易会。2013年,自治区又确定乌鲁木齐等4个试点城市开展“农社对接”,截至2013年底,开展农社对接的合作社达到362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