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09月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部,20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具有相对较大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资源利用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组织,主要包括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等。
甘肃是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为明显。2013年农业增加值879.4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与上年相比上升0.2个百分点[1],比全国平均水平(10.0%)高4个百分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位列全国第6。因此,加速培育和发展甘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甘肃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一)龙头企业发展现状[2]
1.龙头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截至2013年底,甘肃省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77家,同比增长3.9%,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有2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有36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有772家,县级重点龙头企业有652家,县级以下龙头企业有561家。同时,有84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有5家超过10亿元,较上年增加3家;有761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出2000万元,同比增长31.9%;有1231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29.4%。全省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463.61亿元,同比增长11.5%,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65.59亿元,同比增长19.6%,获得净利润67.31亿元,同比增长17.6%,缴纳税款16.96亿元,同比增长25.1%,出口创汇2.69亿美元,同比增长3.6%。
与2009年相比,2013年龙头企业总数增加了641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增加了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增加了102家,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7%、7.79%和8.54%;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增加了4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增加了458家,年平均增长率均突破个位数,分别为19.64%和12.34%。(见图1、图2)说明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实力也在不断壮大。
图1 2009~2013年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发展情况
图2 2009~2013年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发展情况
2.龙头企业研发能力和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截至2013年底,全省有246家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同比增长40.6%,拥有农业科技研发人员3714人,同比增长12.6%,全年投入研发资金6.45亿元,同比增长31.2%;有1666家龙头企业建有专门质检机构,同比增长22.2%;有498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GAP、GMP、HACCP等质量体系认证,同比增长4.4%;有306家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著名(驰名)商标或名牌产品认证,同比增长4.8%;有325家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同比增长2.2%;有783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同比增长20.8%。在质检、认证、检疫等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投入资金2.34亿元,同比增长14.5%。
3.龙头企业带动能力逐步提高
2013年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增收59.98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5%,其中按高于市场价的合同价收购多支付的差价14.37亿元,同比增长5.7%。全省龙头企业职工总数达到27.78万人,同比增长11.5%,其中固定职工有10.26万人,同比增长4.5%,吸收城镇劳动力4.78万人,同比增长4.5%,农村劳动力5.48万人,同比增长4.5%;季节性用工17.52万人,同比增长16%,吸收城镇劳动力2万人,同比下降13.1%,农村劳动力15.51万人,同比增长21.3%。
4.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2013年全省龙头企业种植基地面积达2178万亩,同比增长9.5%,牲畜饲养量1950万头,同比增长20.4%,禽类饲养量3130万只,同比增长23.2%,其中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种植基地面积743万亩、牲畜饲养量53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9.5%和71.3%。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的投入达到70.49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2.48亿元,同比增长48.8%,农民培训投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7.8%,生产资料垫付19.76亿元,同比增长5.6%,其他投入6.42亿元,同比增长41.2%。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