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研究

    作者:周绍森 王圣云 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摘要:本报告以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为主线,从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首先对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构建了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进行年度评价研究,科学对比分析了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竞争力,包括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技文化竞争力、民生保障竞争力的发展态势。其次是对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引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提出的中部六省六大城市区域(城市群、经济带、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再次,对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中部企业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中部企业应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在中部整体区域内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有特色、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全国和世界市场,在竞争中增强中部企业的竞争力,培育和打造出一批属于中国和世界的中部企业。

    一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一)区域竞争力

    关于区域竞争力,以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联合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和波特(1990)提出的“钻石模型”最具代表性,认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是创造竞争优势,区域竞争力即区域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或获得高生产力水平及持续提高生产力的能力。我国学者倪鹏飞(2009)指出,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所具有的吸引、支配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从而更多、更快、更好和可持续地创造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决定区域竞争力的因素是产业体系、金融资本、科技创新、人力资本、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制度文化、外部条件、企业聚合,这九个方面的强弱和不同组合,决定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

    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属于区域竞争力范畴,它不仅限于经济范畴,重点通过考察经济生产率来揭示区域的竞争优势,还从创新角度,通过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途径,分析区域创新优势;同时更多重视社会建设的保障作用和目标导向性,以及资源环境的支撑作用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从而反映经济、社会、科教、文化、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协同作用及产生的区域竞争优势。

    我们认为,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由区域的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组成。其中,经济发展竞争力是获取中部经济社会竞争优势的基础;资源环境竞争力是获取中部经济社会竞争优势的支撑;科教文化竞争力是获取中部经济社会竞争优势的动力;民生保障竞争力是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培育和提升的目标(见图1)。

    图1 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估框架

    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是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和民生保障竞争力的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F(经济发展竞争力,资源环境竞争力,科教文化竞争力,民生保障竞争力)

    (三)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竞争力概念,我们按照“中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资源承载和环境保护为支撑,科技文化创新为动力,民生保障为目标”的思想构建出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评价框架。

    表1 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续表

    (四)评价方法

    为保证评价的科学可靠,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

    1.线性加权评价法

    考虑到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采用线性加权加法模型来对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式中,Fa是经济社会竞争力,wb是分项竞争力权重,wc是各维度权重,wd是指标权重,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和Delphi专家咨询法来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运算确定。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2.加权TOPSIS评价法

    首先对初始数据矩阵X=[xijn×m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1)其次,由各项指标最优值和最劣值分别构成最优值向量Z+和最劣值向量Z-

    Z+=(z+1,z+2,…,z+m

    Z-=(z-1,z-2,…,z-m)(2)

    其中z+j=max{z1j,z2j,…,zmj};z-j=min{z1j,z2j,…,znj},j=1,2,…,m。

    然后,计算被评价对象与最优理想系统Z+Z+1Z+2,…,Z+m)与最劣系统Z-Z-1Z-2,…,Z-m)之间的加权距离

    式中wj为权重。最后,计算相对贴近度为:

    cti=d-i/(d+i+d-i) 0≤ci≤1(4)

    (五)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组合评价模型

    线性加权评价法属于对自身的评价,其优点在于进行竞争力自身发展的时序比较。加权TOPSIS评价法属于相对评价法,其优点在于能进行竞争优势的比较。为此,在进行中部六省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时,把线性加权评价法和加权TOPSIS评价法组合构成组合评价模型,即以线性加权评价法作为主体,能体现评价的科学性、连续性及时序可比性;以加权TOPSIS评价法作为辅助,能反映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的动态性、学术性及区域比较性。

    为了使综合计算值具有可比性,首先,对这两种方法计算的中部经济社会竞争力得分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极值化法:

    中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