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3~2015年中国微博意见领袖的信息生产与社会责任研究

    作者:芦何秋 吴文越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本文以10个典型意见领袖账号为案例,抽取其中的1154条微博作为研究样本,在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从信息生产角度探讨了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发现,意见领袖在微博信息生产中的社会责任状况并不乐观。在信息基本属性方面,微博意见领袖所生产的信息质量不高,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原创度、深度、时效性、信度、信源五个指标百分比数较低。在文本话语框架方面,微博意见领袖偏情感表达而轻理性分析,意见领袖为了达到更佳的舆论影响效果,偏重情绪动员,这对非理性舆情的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协商讨论质量方面,意见领袖对于公共事件、公共问题和公共需求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大量的讨论是以意见领袖个人的问题取向为中心,带有比较明显的自上而下的议题设置的倾向,这种情况使得微博的公共协商功能被削弱。

    Abstract: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this study drew 1154 micro-blog items from 10 typical opinion leaders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explore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sues of these opinion leaders from an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 low level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ratings among opinion leaders in their information production processes. In the aspect of information basic attributes,the information quality produced by micro-blog opinion leaders is not high,with particular low indicators in originality,degree,depth,timeliness,reliability,sources. In the aspect of text framework,micro-blog opinion leaders are inclined to emotional expressions rather than rational analysis. This reliance on emotional mobilizations aggravated the spread of irrational public opinions. In the consultation and discussion quality aspect,opinion leaders in general demonstrated a lack of interest towards public events,issues and demands. Massive amount of opinion leaders’ discussions were of self-interest basis,and showed an obvious top-down agenda setting tendency,which weakened the designed public consultation function of micro-blog.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1]同时,我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2.36亿,网民使用率为33.5%。[2]伴随互联网及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包括微博在内的自媒体意见领袖对网络舆论中常常表现出超越传统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成为网络舆情中的关键人群之一。

    意见领袖的生成、维护与更迭都与其特定的信息生产行为息息相关,其中,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话语参与又是意见领袖积累影响、维护权威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件在意见领袖的推动下借助微博平台迅速蔓延,引发舆论热潮。在这个过程中,意见领袖主要通过特定的话语框架进行信息生产,并对舆论实施影响。公共事件中,拥有众多粉丝追捧和关注的意见领袖,其言行影响力已经越过个人领域的界限,辐射到公共空间、影响到社会公众。在此情况下,意见领袖对虚拟空间的信息生产行为肩负着一定社会责任。

    本研究选取10个典型意见领袖账号,对其微博样本进行内容与框架分析,从信息生产的角度讨论微博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问题。

    一 研究综述

    微博意见领袖是活跃在微博平台,积极传播信息并发表意见,并能对他人产生广泛影响的账号。在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积极参与,线上建言线下联动,对舆论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微博话语框架的使用是微博意见领袖参与公共事件及其舆论的主要方式。在中国知网中以相关关键词进行搜索,可获得61条结果,除开重复收录的两篇文献,最后得到59篇有效文献。[3]

    (一)整体情况

    关于微博话语框架的研究趋势在2011~2012年没有太大变化,在2012~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关于微博框架的研究有25篇,到2015年文献数量急剧下滑只有11篇。从2013年秋季开始,相关部门加大对互联网的治理力度,部分信口开河、造谣传谣的大V被注销账号,还有一些意见领袖账号由于涉及法律案件停止更新(如薛蛮子嫖娼案件)。2014年,微博上意见领袖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降,整体发博量减少四成,并出现部分向微信公号迁移的现象。[4]相应地关于微博意见领袖及其话语框架研究总体呈下降和缓和趋势。

    图1 相关文献发表时间情况

    59篇文献的发表类别情况见图2,期刊论文发表篇数是最多的,有42篇;数量排在第二位的是硕士学位论文,有13篇;会议论文和报纸数量较少,分别是3篇和1篇。期刊依然是相关研究的主要讨论阵地,但相关讨论集中于对某一个典型个案进行分析,较少能呈现系统而又全面的宏观考察。

    图2 相关文献发表类别情况

    (二)研究主题

    框架是影响话语的争斗、交叉、分化、结盟等交往形式的一种途径。[5]“框架”最早是一个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指一种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认知结构或认知取向,通过这种结构,人们的知觉和对事物的理解得以被组织起来。[6]这种组织作用体现在意义生产中,以使人认识到与之相关的事件,暗示争论的东西,并由此导致其他事件“没有发生”[7]。框架的主要功能是“标注功能”,即强调和突出某种社会状况的严重性和不公正程度;“归因功能”,即为某个成问题的社会状况找到罪魁祸首,并提出解决方案;“表达功能”,即把一系列事件和经历以富有的方式联系起来。[8]在一定程度上,网络舆论中的各类活跃群体通过框架及其动员效力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微博话语框架研究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框架的竞争、互动与意义建构。将多元微博话语主体的框架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探讨微博话语框架怎样竞合,这个过程如何影响公众对公共事件的理解,大部分相关论文都或多或少地涉及这一研究主题。如《风险事件的框架竞争与意义建构——基于“毒胶囊事件”新浪微博数据的研究》《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以深圳5·26飙车案为例》等。第二,框架的比较。通过对不同主体的内容进行比较来探讨微博框架使用的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如《党报与都市报官方微博的框架比较分析——以〈人民日报〉与〈新闻晨报〉官方微博为例》等。第三,框架的策略与效果。在内容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规律、提出建议,并对框架使用的效果进行量化或质化的分析。如《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话语策略与文本框架——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对象

    如图3显示,对传统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