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立足江西“十三五”新起点,力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

    作者:刘爱华 张圣才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江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众多,特色鲜明。从非遗区域分布来看,江西省非遗资源主要集中在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上饶市等几个地市。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江西省形成了陶瓷文化、客家文化、药文化、烟花文化、傩文化等特色非遗资源,在海内外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在发展定位上,江西非遗保护工作成绩在全国处于中等略偏下位置,在中部地区处于中等位置。就自身发展而言,成绩是比较明显的。在过去的十来年,江西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就,也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诸如非遗项目物质化现象突出、非遗保护意识有待提升、专业性人才队伍极度缺乏、抢救与保护经费严重不足、非遗保护利用创新力低下,等等。因此,面对诸多问题及困难,江西非遗保护工作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努力:直面“后申遗”时代,开启非遗保护的全民参与模式;顺应新型城镇化进程,探索非遗保护协同发展路径;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江西非遗的海内外传播;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非遗的保护与利用;借力江西旅游产业,推动非遗衍生品的创意开发;通过融资、免税等形式,积极开拓保护资金融资渠道;等等。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江西非遗保护工作应聚焦新时期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群策群力,积极开拓,推动江西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弘扬、传承和传播江西优秀传统文化。

    2016年是江西省“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新常态下江西省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积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新时期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1]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最底层和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中华民族代际相承的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向度、高度和广度。《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充分挖掘和弘扬江西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统筹推进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讲好江西故事,推动赣鄱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在“十三五”新起点,深入贯彻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保护的基础上,重视非遗的利用和研究工作,让非遗资源活起来,增强赣鄱文化的创新力、辐射力和传播力,加快江西省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推动江西非遗保护工作大发展大繁荣局面的形成。

    一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及特色资源

    江西是非遗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众多,特色鲜明。截至2016年5月底,江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70项(保护单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48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4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68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个,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个,国家级非遗保护研究基地2个、省级非遗研究基地9个,省级非遗传播基地10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19个,初步构建起了符合江西省情的非遗保护体系。

    (一)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

    江西非遗资源丰富,涵括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江西省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均公示了四批,江西共有国家级代表性项目70项,省级代表性项目488项,其类型分布及数量如表1所示。

    表1 江西省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类型分布及数量对比

    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类型分布来看,其主要类型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如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都是最多的,排名第一。如民俗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排名第四,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排名第二。如传统舞蹈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排名第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排名第三。如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与传统技艺类并列排名第一,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排名第四。整体而言,传统技艺类、传统舞蹈类、传统戏剧类和民俗类等四大类是非遗项目数量分布最多的,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中都能得到清晰的体现。

    图1 江西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布图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江西非遗代表性项目类型分布排序依次为传统技艺、民俗、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美术、曲艺、传统医药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在全部10类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舞蹈。居首位的是传统技艺,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15项,与传统戏剧并列第一位,约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21.43%;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127项,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约占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26.02%。其次为民俗,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8项,少于传统技艺、传统戏剧、传统美术和传统舞蹈,排在第四位,约占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11.43%;但在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89项,仅次于传统技艺,约占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的18.24%。排第三位的是传统舞蹈,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