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近年来,中央层面多次提到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通过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另外,测绘地理信息公益业务在“十二五”期间开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正在形成以“新型基础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测绘、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等五大业务为支撑的新的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服务格局。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以及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研究,通过总结经验、剖析问题,掌握发展规律、提出改革策略。本文主要结合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以下简称江苏局)、南京市规划局(以下简称南京局)、扬州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扬州局)、镇江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镇江局)在公共服务模式改革方面的实践情况,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要求,浅谈新时期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一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和提供模式分析
(一)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其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和公民的权利。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是指通过集体性的制度安排,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生产与融资方式、管制方式等作出决策、安排并进行监管[1]。基于供给主体及其运行机理的不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供给、市场供给[2]、志愿供给。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已经得到运用。
1.政府自行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供给模式是以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表现为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不可分离,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全权负责,承担资金供应者、生产安排者、服务提供者等多种角色。这种模式具有权威性、计划性、普遍性的特点。
目前,江苏省省级基础测绘、地理国情普查、应急测绘等公益业务主要采用政府供给模式。第一,根据《江苏省测绘条例》《江苏省省级基础测绘项目管理办法》(苏发改区域发〔2007〕346号)等有关规定,江苏省省级基础测绘经费已纳入省财政预算,江苏局以年度计划的方式向其直属单位同步下达生产任务和经费,如1∶1万基础地理信息更新项目由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等单位具体实施。同时,所有基础测绘成果的最终提供环节由江苏局相关直属单位来完成。第二,江苏局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江苏省测绘应急保障预案》,建立了由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市县机构、社会力量等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应急测绘组织体系,形成了由政府组织领导、全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应急测绘保障格局。比如,在“6·23”阜宁、射阳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救助中,省、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测绘保障预案,提前完成了各项应急保障任务,为指导灾害评估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准确翔实的地理信息数据,受到省应急办和盐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应急测绘作为典型的政府供给模式,无论是在省级还是在地市级层面,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测绘地理信息公益业务。第三,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地理国情普查按照“全省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采用省、市级普查机构依据任务类型、技术难易程度、操作可行性等情况进行分级负责的方式组织实施。整个普查工作由各级财政分别投资作为保障,省级投入8800万元,省级普查工作机构(江苏局)主要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等工作,具体的省级普查生产任务由局属事业单位负责完成。
2.政府在生产领域购买服务和自行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根据其法定职责,将为社会发展和公众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由有资质的社会组织及市场主体来完成,并根据其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的行为。根据江苏省的情况,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既不能完全归类于政府供给模式,也不能简单归类于市场供给模式,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环节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而实际提供环节仍采用政府主导的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