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
2011年11月15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在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召开,标志着中国新十年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作为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试点区域——武陵山片区肩负着“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为全国扶贫攻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历史使命。一年来,在国家扶贫办、发改委、国家民委的指导和督促下,武陵山片区各级政府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扶贫攻坚目标,积极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卓有成效地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启动之年,工作主要内容仍然是各项规划细化与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与相关组织构建、发展现状审视以及未来工作思路梳理与战略谋划。因而,在一周年之际,总结成绩是次要的,对现状的认知和未来谋划的思考更显重要。基于这一理念,本报告首先简要总结了武陵山片区“先行先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起航之年的主要进展;然后基于各分报告的研究结论,重点分析了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特征与趋势;最后结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片区规划》)以及片区内各级政府的实施规划,提出了武陵山片区实现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 机遇、挑战与起航
武陵山片区跨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是我国11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最先规划和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片区,同时也是跨省交界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区、重要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协作区。该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覆盖四省市边界区域的71个县市区。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该区被规划定位为“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及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片区规划》出台及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给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激发了这个片区3645万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激情。
(一)机遇
1.“四区一屏障”的战略定位为武陵山片区的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武陵山片区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定位,特别是由于远离四省市中心城市,再加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交通不便、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武陵山片区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逐渐衰落为“被边缘、被遗忘、被救助”的塌陷区。虽然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及四省市加大了对片区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整个片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处于何种地位仍不明确。《片区规划》首次对武陵山片区的发展定位明确表述为“四区一屏障”,这给武陵山片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定位意味着武陵山片区在未来应加强区域合作、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攻坚模式,实现扶贫攻坚、民族团结和生态保护的目标,最终扮演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格局中“四区一屏障”的角色并承担相应的功能。
2.国家级“试点”平台为武陵山片区提供了优越的外部发展环境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被确定为国家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区”,这一“国字号”招牌无疑将给武陵山片区带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首先,区域的知名度将大幅提升,增强外界对武陵山片区的了解,特别是使其“富饶的资源”和“巨大的潜力”得到外界认同。其次,为推进武陵片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建设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规划的实施,中央出台了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生态补偿、帮扶等一揽子优惠政策,同时,四省市也给予了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这一系列优惠政策极大地改善了武陵山片区的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再次,“先行先试”政策赋予了武陵山片区在上述优惠政策基础上更大的“创新空间”。片区内各级政府可以积极探索,创新出一系列符合本地实际又有助于推进“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模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