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本文运用农业部确定的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进而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型2个市,表明市州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而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一 引言
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应用于生产的全过程,强调“硬科技”进步;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除生产经济要素以外所有能促进农业生产、生态效益提高的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其应用生产的过程,既包括“硬科技”进步,也包括“软科技”进步。在实际生产中,“硬科技”进步与“软科技”进步共同存在、相互交错,对农业经济产生影响。本报告研究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在强调以“硬科技”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方法手段及措施改善的同时,也重视管理、决策、经营及智力等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和提高。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关联着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和不同领域产生影响,它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能够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继而引发社会层面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农业科技区别于人力、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它属于智力投入因素,能够不断地被改进和创新;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科技,通过提高农业决策管理及经营能力与水平,生产力实现极大提高与突破。因此,研究农业投入诸要素及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对甘肃布局农业科技创新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意义重大;在高度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评价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必要。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评价工作主要使用的方法是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该指标反映了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它的测算涵盖了广义农业科技进步的测度,是一个反映国家或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指标。目前,学术界在国家和省级层面上进行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已有大量报道,有部分文献在市级或县域层面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对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始于“九五”时期末,魏邦龙(1999)、李双奎(2007)分别对甘肃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鲜有文献在甘肃省市州层面上分析测算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活动的基层单元组织,对国家农业科技事业发挥基础支撑作用。从更加微观的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助于市州间比较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本报告对甘肃14市州“十二五”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在其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分析各市州农业生产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及各投入要素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法,研究甘肃市州农业科技进步的发展模式及类型,帮助各市州政府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把握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
二 甘肃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定方法的选取
国内采用较多的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有C-D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程法(Solow余值法)、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TFP)等。在国家层面上的测算,最早始于“八五”时期,樊胜根(1991)采用拟超越对数方法、顾焕章等(1994)利用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分别测算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其后广大学者利用多种方法对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和研究。在省级层面上,陈凯(2000)建立要素结构进化率函数和要素替代弹性函数,万忠、吴美良等(2000年)采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分别测算了山西省、东莞市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吕勇斌(2002)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划分经济区域测算了湖北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魏邦龙(1999)、李双奎(2007)应用C-D生产函数法测算甘肃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朱希刚(1997)最早使用Solow余值法对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该方法目前成为我国认可度高、使用最为广泛的测度方法。1997年1月,农业部下发了规范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通知,将朱希刚的测算方法确定为计算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国家试行标准。本报告即采用该方法测算“十二五”期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二)模型建立
模型假设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1)生产物质投入的增加:包括土地、劳动力、农业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