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1月 |
2011年6月10日,在天津第五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主会场,随着一记清脆的锣声,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金融交易所”)“基金与投融资项目信息发布”和“租赁资产交易全国性市场”两个新业务版块正式上线,截至当日,金融交易所正式上线的交易品种增加到六大类。
一 机构创新
金融交易所是全国唯一经财政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的,由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专业性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金融交易所于2010年5月21日在滨海新区注册成立,于6月11日正式揭牌营业,也是全国第一家注册成立的公司制金融资产交易所,其创立本身就是一种机构创新,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金融交易所按照公司制企业的管理模式,建立了规范严谨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及管理层直接对全体股东利益负责,在经营上接受监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日常监督管理,“三会一层”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议事规则》履行职责。规范、稳健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金融交易所的长期、稳定发展。
金融交易所的目标是建立“立足天津,服务全国”的金融资产交易和信息发布平台,因此公司成立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31个交易服务部,包括北京、上海、深圳3个地区总部,以及分设在各省及香港的28个交易服务部(含香港地区),并开通了全国性的专线专网,成为我国第一家机构和网络覆盖全国的金融资产交易机构。
从以上特征来看,金融交易所本身是一种机构创新,无论是组织形式、业务范围,还是机构覆盖模式均体现了创新的思想。
二 经营模式创新
金融交易所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反复修改,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金融交易所经营模式可以分为相互关联的三部分:一是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二是交易所基础建设,三是客户服务及客户合作,一切工作都紧紧围绕这三者展开。
1.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公司发展的动力
产品研发方式包括联合开发、独立开发、直接购买成熟产品等方式,通过最有效的方式快速增加交易产品种类;市场拓展模式包括与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信托、基金及私募、中介机构等多方合作,开拓最广泛的市场。只有产品研发成功了,市场拓展广泛了,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加盟交易所。
2.交易所基础建设——经营模式的核心
交易所基础建设包括交易规则、交易系统、机构人才、风险控制、网站建设、内部管理六大内容。只有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才能将交易所建设成为最具公信力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更快的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更优质的客户服务奠定基础。
3.客户服务及客户合作——公司生存的基础
客户服务包括客户拓展、会员服务、深度营销等,客户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客户促成交易并获得收益,只有为客户实现了价值,交易所才能实现自身的收益;客户合作的方式包括联合研发、联合承销等。与客户进行深度合作,挖掘和满足客户最关键的需求,又可以不断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和新市场的拓展。
由此可见,经营模式的三大部分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如果三者都顺利推进,就会相互支撑,形成合力,呈螺旋式上升;但是只要有一部分出现问题,就会相互影响,形成阻力,呈螺旋式下降。三者缺一不可,都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金融交易所经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持续改进、无限上升的经营模式。
三 交易规则创新
交易所与一般市场区别在于更为重视规则的作用与应用,可以通过统一的“规则”来约束交易行为,从而统一市场,扩大市场边界,让交易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让交易更具有公信力。世界上各大交易所从一开始就为市场的参与方制定了详细的规则,用于约束信息披露、交易、结算、会员管理、风险控制等行为。比如: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对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公众持股情况、净利润、现金流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上市股票的市价总额位居世界第二的东京证券交易所最基本交易规则是市场集中交易原则和现货买卖的原则,把尽可能多的有价证券买卖集中于证券交易所交易(部分债券例外),旨在达到形成公正价格,且只进行现货交易,不准进行期货交易。各大交易所的规则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弥补自身存在的漏洞,使规则更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