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走向2025年的东盟共同体

    作者:王勤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2015年底,东盟宣布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标志着东盟跨入共同体新时代。2015年11月,东盟推出了《2025年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年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蓝图》《2025年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2025年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为未来十年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制定了远景规划。东盟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将对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宣布,当天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东盟共同体包括政治-安全共同体(APSC)、经济共同体(AEC)和社会-文化共同体(ASCC),这是东盟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东盟跨入了共同体时代。东盟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将对世界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一 东盟建成亚洲首个次区域共同体

    构建东盟共同体的设想最早可追溯到1997年底东盟公布的《东盟2020愿景》(ASEAN Vision 2020),它为东盟未来发展绘制了蓝图,提出2020年东盟将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共同体。为实现这个愿景,2003年,东盟确定了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2007年将东盟共同体建成的时间提前到2015年。此后,东盟先后推出了东盟共同体的蓝图、路线图和行动纲领,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进程由此正式启动。

    东盟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迅速演进的产物,其三大支柱建设又取决于该区域政治制度、发展水平和多元文化的状况。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和区域化浪潮汹涌澎湃,美、欧、日等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合纵连横,打造利益共同体,争夺区域的主导地位,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发展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东盟积极调整区域化发展战略,加快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努力充当区域化的主导角色,寻求区域化形式的升级版。由于美国重返亚太和中国经济崛起,东盟成为域外大国势力博弈的热点地区,迫使东盟必须应对区域大国势力均衡关系重组的挑战,构建新的区域稳定机制,以确保大国博弈不损害东盟区域的和平稳定与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多元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地区,东盟区域一体化必须使各成员国民众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东盟需要整合区域内社会文化资源,增强东盟整体的凝聚力。新区域主义理论认为,区域一体化是一个集合文化、安全、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等在内的从“异质”到“同质”的过程。因此,东盟共同体的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正是对新区域主义理论思潮的认同。

    2003年10月,东盟提出构建东盟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和规划,推进政治安全互信、区域经济融合、社会文化包容的共同体建设进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提升东盟在政治与安全领域的合作水平,确保东盟成员国和平相处,并与世界其他国家同处于一个正义、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中,其建设的三大任务是建立一个拥有共同价值和规范且以制度为基础的共同体,建立一个承担综合安全共同责任和具有凝聚力、活力与和平的共同体,建立一个在日益整合与相互依赖的世界中具有活力和外向性的共同体;[1]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将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为商品、服务、投资、资本和技能工人自由流动的经济区,其建设的四大任务是形成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体系;[2]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以人为本,有社会责任感,实现东盟各国人民和国家间的团结、稳定和统一,塑造共同的身份,以及共同关怀、福祉共享、包容与和谐的社会,增强和改善本地区人民的生活和福利,其建设的六大任务是促进人类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维护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立东盟身份认同和缩小发展差距。[3]目前,东盟三大共同体蓝图所预定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已初见成效,由此东盟成为亚洲第一个次区域共同体。

    伴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进程,东盟积极构建区域政治安全同盟,促进区内生产要素相对自由流动,推进社会文化资源整合。在政治安全领域,东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其现有的组织结构与机制,增强了东盟制度性和规范化建设,通过了历史性的《东盟人权宣言》;东盟通过《东盟反恐公约》及其行动计划,推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逐步构建了成员国间的军事互信;建立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政治安全对话机制,包括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10+1)、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东亚峰会(EAS)、东盟地区论坛(ARF),以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ADMM-Plus)等,形成东盟与域外大国的积极互动。在经济合作领域,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已初具规模,东盟区内平均已有95.99%的货物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