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现代农业及农村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特色农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的陕西,发展休闲农业是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渠道,是实现精准扶贫脱贫的有效途径。目前,陕西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居民消费的新热点。但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整体管理服务水平较低、产品档次低、季节性差异明显、同质化严重等问题。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推动陕西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现代农村产业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 陕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评述
(一)休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突出
1.农业类型丰富,田园景观优美
陕西主要包括关中旱作、陕南旱稻兼作和陕北农牧结合三大农业生产类型,已形成陕北小杂粮、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红枣、渭北苹果、秦岭北麓及秦巴浅山区猕猴桃、西咸新区都市农业、陕南富硒有机食品六大特色农业生产区,可挖掘的特色休闲农业资源极为丰富。2015年,陕西全省土地总面积为20.5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2万公顷,林地面积1120.3万公顷,草地面积287.4万公顷。2014年以来,陕西以关中平原为重点,以沿渭河、交通干线城镇带为突破口,开展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条件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美丽乡村初见雏形。丰富多样的农业生产及文化类型、风光优美的美丽乡村,都为休闲农业发展壮大奠定了资源基础。
2.林果业和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
陕西南北地域狭长,气候多样,孕育出得天独厚的林果业和畜牧资源。“十二五”期间,陕西已成为我国水果生产第二大省和苹果、猕猴桃第一大省。2015年全省苹果、柑橘、梨、葡萄、桃、红枣、杏、柿子、猕猴桃、石榴等水果种植面积达124.33万公顷,比“十二五”初增长了12.9%,高于全国7.17%的果园增长速度。关中秦川牛和奶山羊、陕南生猪、陕北绒山羊等地方特色畜牧品种丰富。富平苹果、周至猕猴桃、户县葡萄、蓝田大杏、大荔西瓜、清涧红枣、靖边白绒山羊等40余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为休闲农业的观光、采摘、农家乐等项目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3.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淳朴而厚重
农业民俗及文化多样化,形成了关中的中原文化、陕南的秦蜀楚文化、陕北的塞外文化。得益于历史沉淀,陕西民俗文化“知中有娱,娱中见知”,较好地实现了知识性和娱乐性的深度融合。民间音乐(以陕北信天游和陕南民歌为代表)、民间舞蹈(以安塞腰鼓和羊角鼓舞为代表)、民间曲艺(以陕北秧歌剧和陕南花鼓坐唱为代表)、民间美术(以华县皮影和户县农民画为代表)等丰富的农耕民俗文化,茶叶节、核桃节、土豆文化节等130余项的农事节庆活动,都有利于开展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等休闲活动,主题文化村落、乡村俱乐部、乡村主题博物馆、主题农庄等项目建设,增加了休闲农业的多样性和文化内涵。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较好
1.产业规模逐渐壮大
休闲农业已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重要业态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休闲农业游客量年均增长约20%,经营主体年均增长约10%。其中,2015年全省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超过8000万人次,营业收入61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25.4亿元,实现利润12.6亿元。休闲农业实现了发展模式有序化、休闲功能综合化、空间布局拓展化、经营规模集群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累计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6个、示范点20个,全国十佳休闲农业企业(园区)1家,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园区)4家。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区)4个、示范点34个,省级休闲农家明星村29个。
2.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目前,陕西已呈现农家乐、观光农庄、休闲农业产业园、民俗村、农事节庆活动、采摘园、垂钓园等多样化发展方式。从具体类型上看,大致有六种,一是瓜果畜菜带动型。主要依托当地特色瓜果、蔬菜、畜禽、乳品等资源形成产业集中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庄建设,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如西安近郊的秦岭北麓、关中环线、白鹿塬等地区的樱桃、葡萄、草莓等采摘活动。二是温泉带动型。主要以温泉资源为基础,带动一批农家乐、村集体经济发展,如蓝田汤峪镇塘子村。三是荷塘鱼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