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核心是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甘肃是一个贫困省份,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连续采取扶贫三大行动——联村联户扶贫行动(简称“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甘肃共减贫525万人,年均减贫105万人,2015年底贫困群众收入5519元,年均增幅达15.1%,[1]但农民市民化难度仍然较大。那么,在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省农民市民化意愿如何?本文以甘肃省东南部××村为调查点,调查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省农民市民化意愿。
一 调查概况
(一)调查点概况[2]
××村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总户数220户,总人口1119人,农村劳动力486人,约占总人口的43.43%,男女比例约为47∶53。外出务工242人,占总劳动力人口的49.79%。总耕地面积4049亩,人均耕地约3.6亩。平均海拔1750米,年均降雨量580毫米,时空分布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均日照时长约2175小时,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4℃,无霜期150天。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种植业以小麦、玉米、胡麻、核桃树为主,养殖业以饲养猪为主,劳务输出以青壮年外出务工为主。
2014年××村人均纯收入为2780元,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以下简称建档立卡户)有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4.55%,贫困人口489人,贫困发生率为43.7%。全村有45户农村低保户,占总户数的20.45%,共191人,占总人口的17.07%。2015年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050元,建档立卡户脱贫85户,共430人,未脱贫13户,共59人。建档立卡户比重下降到5.91%,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27%。
(二)调查样本概况
本次调查采用整村入户调查法对220户逐一入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211份,样本详细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农户基本情况
样本农户家庭成员患有长期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的比重达到22.27%,其中建档立卡户家庭成员患有长期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的比重高达29.03%,已接近1/3,高出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以下简称非建档立卡户)12.08个百分点。受访者平均年龄44.33岁,女性128人,占60.66%,男性83人,占39.3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0.71%,其中建档立卡户比重达到53.76%;受访者中户主或户主配偶的比重达到80.09%,建档立卡户达到83.87%。此次问卷调查中对样本信息的采集较为全面准确。
(三)样本农户享受扶贫项目情况
建档立卡户享受的扶贫项目集中在精准扶贫贷款项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助学贷款项目3类,以精准扶贫贷款项目为主,有94.62%的建档立卡户贷到了精准扶贫贷款(见表2)。享受2类扶贫项目的建档立卡户有37户,占39.78%,其中,有36户既贷到了精准扶贫贷款,又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还有1户既贷到了精准扶贫贷款,又贷到了助学贷款。扶贫项目对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全覆盖。
表2 调查样本农户近年享受扶贫项目情况
非建档立卡户享受了9种扶贫项目,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农户有66户,占55.93%,享受易地搬迁项目和创业贷款项目的农户分别占16.10%和11.86%,享受精准扶贫贷款项目[3]、养殖项目、扶贫贷款项目、危房改造项目、小额贷款项目和助学贷款项目的农户占比均在10%以下(见表2)。有19户非建档立卡户除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外,还享受了第二类扶贫项目,其中7户享受了创业贷款项目,6户享受了危房改造项目,4户享受了扶贫贷款项目,2户享受了小额贷款项目。享受过扶贫项目的非建档立卡户共计达到115户,占非建档立卡户的97.46%,说明绝大多数非建档立卡户是在以前的扶贫项目的扶持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脱贫致富。
(四)样本农户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
收入结构能有效地反映农民的生产方式,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1/3以下的家庭以农业生产为主,简称农业型农户,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2/3以上的家庭以非农业生产为主,简称非农型农户,非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在1/3至2/3之间的家庭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和非农业生产,即兼业型生产,简称兼业型农户。在建档立卡户中农业型农户有18户,占19.35%,兼业型农户有48户,占51.62%,非农型农户有27户,占29.03%(见图1)。在非建档立卡户中农业型农户有28户,占23.73%,兼业型农户有14户,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