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政府自身建设初显成效。总体来讲,广大政府官员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能够做到“勤政廉政”。但毋庸讳言,还存在干部精神不振、工作平庸、作风懒散、怕担责任、办事拖拉、执行不力、回避矛盾、敷衍应付,存在只当官、不干事、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等不良现象。这些干部虽然不是贪官,但他们是“庸官、懒官”,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政府决策部署的落实和行政效能的提高,而且破坏了干部队伍的形象。
有学者认为,“庸政懒政”的“隐性失职”已经影响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一种隐蔽的腐败和犯罪行为。《人民论坛》曾经对数百位党政干部、数万名网友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67.8%的受访者认为,虽然不像贪官那样直接吸食民脂民膏,但是在其位而不谋其政的“官油子”势必影响该单位或该地区的事业发展。“庸政懒政”作为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隐性病”和“慢性病”,这一行为造成的危害既隐蔽又严重,它易被忽视且难以治理,故而需要更加严肃认真地对待和更加积极有效地治理。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领域都是蓝图已绘,只待落实。容忍“庸政懒政”行为,势必直接影响到改革落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全国进入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甘肃省行政干部的行政绩效状况如何?是否存在“庸政懒政”现象?其严重程度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都关系甘肃省全面深化改革和扶贫攻坚的步伐。因此,本研究从行政问责与绩效管理的视角切入,开展对“庸政懒政”行为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整顿行政干部队伍、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改善政府形象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基于调查研究的便利原则,本研究在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行政学院开展了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实证分析为主的调查研究。问卷调查于2016年7月至9月进行,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剔除4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196份,有效回收率98%。从性别看,男性占50.57%,女性占49.43%;从年龄看,20~30岁的占68.97%,31~40岁的占27.58%,41~50岁的占3.45%;从受访者工作单位的行政级别看,国家级行政单位占1.15%,省级行政单位占16.09%,市级行政单位占13.79,县级行政单位占34.48%,乡镇级行政单位占26.44%,其他占8.05%;从调查对象的编制来看,公务员编制占42.53%,事业编制占52.87%,企业编制占4.6%(见表1)。从所在市州看,调查对象工作所在地包括甘肃省14个市州:兰州市(占33.3%)、定西市(占13.5%)、金昌市(占5.0%)、白银市(占4.5%)、天水市(占4.0%)、嘉峪关市(占4.5%)、武威市(占5.2%)、张掖市(占3.0%)、平凉市(占7.0%)、酒泉市(占4.5%)、庆阳市(占4.5%)、陇南市(占3.5%)、临夏回族自治州(占1.5%)、甘南藏族自治州(占6.0%)。从调查样本数据可以看出,受访者性别比例平均,40岁以内的基层工作者占大多数;编制上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居多;工作所在地区覆盖全省,样本数据具有很大的“含金量”。同时,本次调查还对甘肃省一些行政干部、基层公务人员就“庸政懒政”问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续表
二 问卷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其主体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行政干部“庸政懒政”问题的严重程度调查,二是造成“庸政懒政”的原因调查。第一部分行政干部“庸政懒政”问题的严重程度调查问卷中共有8个题项,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进行测量。即用1~5的数字表示受访者对某一题项严重性的评价程度,选项1表示“非常严重”、选项2表示“比较严重”、选项3表示“严重”、选项4表示“不严重”、选项5表示“不存在”。第二部分“庸政懒政”原因的调查问卷中共有15个选项,限定受访者选出其认为最重要的5个原因。
(一)行政干部“庸政懒政”问题及严重程度分析
1.对于“得过且过,事业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问题的认知
在被问到行政干部是否存在“得过且过,事业责任感不强,精神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