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2016年是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青海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优势资源转型发展,全省经济发展呈现“平稳、改善、向好”特点,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 2016年前三季度青海经济运行的特点
2016年以来,青海有效投资持续增长,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就业、收入、物价保持了平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绿色发展态势向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速,中上游企业利润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运行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
(一)经济发展保持平稳,增长新动能不断积聚
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稳、就业和收入稳、物价消费稳。在经济增速稳方面,前三季度青海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41.38亿元,已连续5个季度保持了8%以上的增速(见图1),较同期全国平均增速高1.5个百分点,也高于7.5%的年度调控目标,延续了近年来中高速增长的势头。分产业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9.5亿元、904.8亿元和71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0%、8.7%和8.0%,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5个、2.7个和0.4个百分点。在就业和收入稳方面,前三季度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达到9.7%,高于9%的年度调控目标。在消费价格稳方面,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降至1.8%的水平,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后,核心CPI[1]也未大幅上扬。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3个和0.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降幅有所收窄,但仍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总体观察,随着全省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等新兴工业快速发展,加之创业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增长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正在加快。
图1 2014年至2016年第三季度青海与全国GDP增速比较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传统产业转型持续加快,工业企业生产运行总体平稳。在去产能方面,通过关并重组、升级改造以化解过剩产能,先后分类处置“僵尸企业”31户,煤化工、钢铁产业和有色金属冶炼等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2.6%、49.9%和53.8%;太阳能、风力发电量分别增长了26.3%和65.6%;单晶硅、多晶硅、锂离子电池等特色优势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生铁、粗钢、电解铝产量分别下降了14.9%、12.1%和1.5%;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的构想正在变成现实。在去库存方面,通过将库存商品房转化为棚房区改造安置住房等措施,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在经历了连续三个月的下降后同比增长了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了11.0%,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天。在降成本方面,随着一系列旨在减税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要素成本、优化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等政策措施的出台,全省行政性事业收费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2%,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大幅下降了近30亿元。在补短板方面,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薄弱环节建设力度进一步被加强,精准扶贫方面已投入扶贫资金65亿元,省级资金投入增幅达到67.3%,先后有8个精准扶贫产业园和33个县产业扶贫项目启动实施,海西州贫困人口年底清零进入倒计时,能够率先在全省提前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已成为全省上下的普遍共识。总体来看,在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3个和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同期相应提高了1.2个百分点,呈现出非公经济比重提高,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资源类行业整体比重下降趋势明显的特征。电子商务、在线教育、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