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
2016年是青海省“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青海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和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工程,巩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青海省在发展中仍面临挑战和困难。扶贫攻坚面临较大压力,民生改善需求仍然较大,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形势依然严峻。2017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和“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实施精准脱贫的关键之年,虽然国际国内形势依旧尖锐复杂,但发展的机遇仍然较多,青海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文化产业、“三区”建设、精准脱贫、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将取得新的成绩。
一 2016年青海社会发展形势及亮点
2016年是青海省“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打造绿色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继续发力“三区”建设,在习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四个扎扎实实”要求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创新开展法治青海建设、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统筹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集全省之力推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全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城乡社会发展形势喜人。
(一)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工作成就瞩目,近年来全省省级财政科技投入15.54亿元,社会资本科技投入1145亿元,为青海省生态保护、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保障,破解了“黑土滩”治理难题,研发试制新型高电位镁合金等系列产品,重点攻克了一批钾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对海西、玉树、黄南等六州在校学生和西宁市、海东市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青海大学科技园建设项目,完成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青海大学图书馆等建设任务。青海省文化基础建设“三馆”项目竣工验收,“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国家下发专项资金保护青海省文化和自然遗产,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构建具有鲜明青海特色与优势的文化产业体系,打造“一核五区”的发展格局。全面部署健康青海建设,坚持预防为主,注重健康促进,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制定和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完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食品药品安全等综合治理。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青海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引导敦促全省各级党组织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科院、青海省委在西宁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交流会,强调全省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更加自觉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向纵深发展。省委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班子成员自学研读,先后召开5次中心组专题研讨会,为全省各级党组织做出示范。基层党支部普遍依托“三会一课”抓学习,全省基层党支部共组织集体学习3.8万余次,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3万余场次。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做”融入本职岗位,通过开展“佩戴党徽亮身份、树好形象做表率”“我是党员我承诺”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等,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以推动本单位工作开展,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三)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工程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启动实施“八个一批”行动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万名干部驻村联点扶贫工程,年内计划搬迁安置2万户7.8万人,保证6个贫困县“摘帽”、400个贫困村的11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推进就业创业,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2.2万人次、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上半年全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9.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农村低保金标准,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年内将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8.6万余套,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促使农牧民同等享受住房保障政策,改造农牧民危旧房6.5万套。积极推进老年人关爱工程,下达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996万元,建设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养老院等16个养老服务机构。着力改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