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作者:苏海红 李婧梅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摘要:

    生态保护红线是近年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已上升为国家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战略。基于实地调研和大量问卷调查发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其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城镇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均在可控范围。三江源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先为理念,积极发展生态经济,确保保护与发展的共赢。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是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严格划定的管控边界,其所包围的区域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三江源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自然生态、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地。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已成为三江源经济社会运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保障和促进五大文明在三江源区的整体推进。

    一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背景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将其放入生态文明顶层设计。2015年环境保护部印发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从概念、特征、原则、技术流程、范围识别、划定方法、方案确定、边界核定及划定成果等方面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技术工作。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保部等印发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根据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要求,兼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有效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2016年11月,中央深改组通过《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思路,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由此,2015年由青海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办公室按照《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根据《青海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组织开展三江源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三江源区水资源丰富,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条江河省内多年平均产水量499亿立方米,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且分布最集中的地区。2015年,三江源区总人口132.6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2.54%,其中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以上。2015年三江源区地区生产总值为309亿元,产业结构比为27∶43∶30,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其他产业发展缓慢。三江源区各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见表1),玉树州产业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占整个三江源区的45%,其第二产业占海南州地区生产总值一半,占整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接近一半。三江源区贫困面广、量大、程度深,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对连片特困地区的划分,三江源区贫困人口分布在四省藏区片区县(市)连片特困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广且相对集中的特点。历史欠账多,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用电难、出行难、吃水难、通信难、用能难等问题仍很突出,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本省其他地区平均水平。

    表1 三江源区经济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三江源区先后实施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一期工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青海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使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屏障作用进一步凸显,也使得青海正式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2015年12月,《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方案》审议通过,2016年正式启动,这些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都将有利于打造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三江源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也将有利于统筹解决好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分析

    进入“十三五”以来,青海省逐步确立了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所讲:“在三江源区限制或禁止开发,不是妨碍发展,恰恰是有利于发展。”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可从根本上预防和限制各类不合理的经济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时保证生态功能的恢复,进而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为综合评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三江源经济社会的影响,本研究课题组对三江源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主管领导及相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