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12月 |
泛珠三角九省区内产业发展存在梯度差,用聚类分析可将其概略划为四类,其中广东省独成一类。剔除5个属于区域资源型或垄断性程度较高的行业,广东省有17个工业行业的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将九省区作为一个产品自产自销的封闭系统,以这17个产业作为样本,计算九省区的产业区际联系指标,并验证其相关性,发现广东省向外输出产品的产业有14个,主要可能输出地是福建、贵州、四川三省。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xists gradient difference in nine provinces of Pan-Pearl River Delta area.It can be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by cluster analysis.Omissions five regional resource-based or a higher degree of monopoly in the industry,Guangdong Province has 17 industries,which industrial gradient coefficient greater than 1.When nine provinces are considered as a product of the closed system sold,and these 17 industries are chosesed as a sample,we calculate industry indicators inter-regional links in nine provinces,and verify the relevance.We find that there are 14 exported industrial products 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the main output place is likely to Fujian,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s.
自20世纪中叶以来,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经历了三次转换,50年代,以钢铁、化肥、纺织为代表的美国重化工业大量转移至日本和德国等,作为扶植及控制日本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70年代初期,日、德等西方国家将本国比较优势丧失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再次向东亚和南亚地区和国家转移,以腾出产业空间发展半导体、计算机、通信等现代高技术产业。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跨国公司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条成为其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趁中国改革开放之机纷纷将贸易加工业及IT、通信设备制造等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国及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后两次转移中,大陆沿海地区是主要的受益区域。广东省由于具有比邻港澳,连通国际市场的区位优势,承接了大量的港澳台和日美资本,率先完成了工业化早期和中期进程。泛珠三角的其他8个省由于国际资本获得较少,工业基础薄弱,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迟滞,从而形成了泛珠三角区域内产业发达省区与落后省区并存的梯次分布格局。
一 九省区第二产业的构成变动及其分类
泛珠三角地区包括华南和西南九省区及港澳两个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差异,其产业发展水平必然存在区域性的不平衡状况,但是,从地理的角度上看,这11个地区是由沿海到内地,从东部向中部再到西部渐次过渡的,结合目前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的变动状况,可以认为,某些相邻的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可能处于同一层次上。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从产业的构成上对11个省区进行概略的分类。
首先,港澳地区由于与内地经济在制度约束上属于完全不同的两大类,各种经济成分、构成以及统计口径与内地经济不具可比性,因此把它们归为一类。其次,对泛珠三角其他九省区,依据其三次产业的比例结构,应用分层聚类的方法以确定其类属。在这里,我们选择以第二产业的分类为主,这样做的原因是,目前国内的产业转移在狭义上多是指制造业的转移,而制造业也是我们考察产业转移和产业扩散的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在过去的10年中,即经过“九五”和“十五”时期的建设,我国各省区普遍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开始过渡到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泛珠三角的九省区第二产业结构变动出现三种情况。一是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江西、福建、贵州、广西、海南、湖南六省区的比重在上升。从1996到2005年,江西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8.41%,福建上升了7.36%,贵州上升了6.57%,广西上升了6.04%,海南上升了3.56%,湖南上升了2.13%。二是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如广东和四川。广东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在50%左右。说明广东的经济发展依靠第二产业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路子已快走到尽头,第二产业内部日益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四川的第二产业比重亦长期保持在41%左右。三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如云南。
从横向上比较,1996年九省区第二产业比重依据从小到大的顺序为:海南<广西<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四川<云南<广东。到2005年已变动为:海南<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广东的第二产业在泛珠三角地区中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广东在过去的10年间,工业部门已取得相当大的进步,第二产业比重占整个国民经济的50%左右,已高于库兹涅茨提出的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占比48.4%的标准。海南和广西的排位不变说明它们的工业化进程慢于其他几个省区,其第二产业的比重徘徊在人均GDP 300美元左右;其次,贵州、江西、福建的排位在上升,说明三省区工业化进程发展较快,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得到提升,而湖南第二产业的比重在10年间仅提高了2.13%,说明其产业发展是以自然演进为主;同期四川、云南的第二产业比重则有所下降,说明其产业发展的重心不在第二产业上。九省区第二产业构成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九省区第二产业构成比例
同样,我们对九省区第二产业构成比例运用SPSS 10.0,对它们进行聚类分析,方法同样是分层聚类。得到如下树形图(见图1)。
可知,九省区第二产业可分成四类:第一类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