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全长7000多千米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束柔软的彩带将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紧紧缠绕在一起,横亘在亚欧大陆上,构建起一条文化交流互动的天路。自张骞通使西域后就成功地掀开了东西方最后的珠帘,商贾使臣络绎不绝,奇珍异宝纷至沓来。自此以后,魏晋、隋唐、宋、元等各朝各代秉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丝绸之路上文化经贸往来各有成就。多方位、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服饰、建筑、语言等故有习俗,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的环境里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涵养了古代中国泱泱大国开发开放的恢宏气度,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异彩纷呈注入了新动力。
甘肃,犹如一柄如意镶嵌在丝绸之路上,素有“丝绸之路三千里”的赞誉。自古以来,甘肃就是丝绸路上文化交流的桥梁和艺术汇集融合的重镇,是故也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美名。如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所凝聚的人类智慧和遗存至今的文化遗产,成为世界共同的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下,甘肃在此战略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决定了其不单单置身于荣誉的巨大光环中,而且肩负着将2000年前丝绸之路上各国缔结的文化友谊、文化认同、文化自信再现的历史重任。甘肃加速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是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文化先行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将围绕该主题展开分析,祈望对现阶段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更好地开展有所裨益。
一 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作用与价值
(一)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1.古代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文化交流
古往今来,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上文化交流的脚步从未停息。“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张骞出使西域以来,丝绸之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使者相望于道”。西域之大宛、康居、罽宾、疏勒、于阗、莎车、渠勒、精绝、扜弥等国的王公贵人、商贩走卒纷纷东来,葡萄、苜蓿、胡瓜、胡豆、香料、珠宝、汗血宝马、狮子、犀牛、孔雀等物种进入中原内地。与此同时,中原地区的戍边吏卒、随军人口、内地商人等各种群体也多渠道流入西域地界,铸铁、凿井、丝织、造纸等技术渐次西进,中西异域文化遂聚合共生在甘肃大地上。在文化的互动中,现如今蜚声国际的敦煌文化以及陇右大地上的石窟、雕塑、长城、宗教、简牍、彩陶等一幅幅璀璨壮丽的文化卷轴尽情地展示着甘肃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动情地诉说着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文化交流曾有的辉煌。
2.甘肃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
甘肃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巨大的作用。从以下两方面就可以充分显现,一是甘肃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地理位置的不可取代性。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从东至西绵延1650千米,占丝绸之路全长的1/5左右。在甘肃东段丝绸之路主线分明,辅线密布如同网状连接着各个津关要道。丝绸之路进入河西汇于一线,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节点城市更是交通的咽喉、文化交流的枢纽。二是甘肃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历史遗产丰厚。依托丝绸之路,历经千年的积淀,甘肃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锁阳城、玉门关、悬泉置,佛教、道教、伊斯兰,石窟、长城与墓葬,敦煌经卷、简牍文书、西夏文大藏经等,任何一种符号称谓都可以谱写出甘肃文化的新篇章。
(二)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时代价值
1.“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的关系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统筹国内区域开发与国际经贸合作的“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全面展开,在推进共建共享、共同繁荣的道路上,“民相亲”“心相通”的关键在于文化的介入,文化上的互通共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纽带与基础。因此,我们提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按照文化先行的策略,利用文化的“软实力”与“巧实力”,加强交流与合作,破除心理壁垒、消弭思维隔阂,相互欣赏、相互吸引、相互包容、相互支持,进而扩大在经济、外交、贸易、金融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发挥文化“黏合剂”“润滑剂”“催化剂”的巨大效力,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共荣。
2.甘肃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时代价值
文化建设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