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文化集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促进了甘肃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农村文化集市建设在甘肃省处于起步阶段、探索时期,各地各项工作虽然有序推进,但在认识、发展、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做好顶层设计和舆论引导,加强文化集市设施建设及利用,着力发展特色文化品牌,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文化品牌,拓展业务领域,加快发展多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加强文化集市服务机构建设,支持建立文化集市行业协会,挖掘和培养基层文化队伍,健全评价考核监督机制,建设好标准化集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施“文化集市”建设,并把建设文化集市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提出依托农家书屋以及新华书店在乡镇的发行网点,开发民间丰富的民俗工艺品资源,以及充分利用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并在改造提升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使用灵活的营销手段以及创新资本运作方式,加快培育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文化集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有效地推动了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文化需求的对接,促进了甘肃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甘肃省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 甘肃文化集市建设的内涵、定位及意义
(一)文化集市的内涵
文化集市,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让他们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对甘肃省多彩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民间手工艺的研发、生产、加工,从而形成农村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然后通过商贸流通网络对农村文化产品进行聚集营销,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民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文化集市是由政府推动的有规划、有目的地加快培育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融合民间手工艺产品研发、生产加工、贸易销售、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劳动密集型文化产业。
(二)文化集市的基本定位
农村是文化集市建设和发展的根基,农民是享受文化集市的主体,发展文化集市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由此,发展文化集市首先是对贫困乡村中最困难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两项左右的生产工艺品的技能,并在随后的生活生产中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手工产品的生产加工,这样做不仅使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还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力。而在确保手工艺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贫困群众的产品要优先收购和销售,让他们尽快从文化集市发展中得到实惠。所以说,文化集市是让文化产业走进千家万户,实现产业脱贫、精准扶贫的一种手段,更是文化富集地区广大农民走向发家致富的新途径。文化集市的建设和发展能有效激发农民和群众文化的创造活力,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质,更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群众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
(三)建设文化集市的意义
1.有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集市中买卖的民俗文化产品是农民通过自己掌握的手工艺技能对甘肃省多彩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研发及生产加工出来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文化集市发展大展身手,利用自己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成为技术能人和致富带头人。使许多濒临消亡的非遗项目和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挖掘、保护、传承。
2.有利于贫困农民发家致富
2015年,全省新建成文化集市生产基地60个,带动农户29586户,实现相关产值3.59亿元;建成文化集市固定经营点42个,带动农户15969户,实现产业销售额2.9亿元。许多拥有“手艺”的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很多贫困农民由此也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3.有利于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建有文化集市地区的民俗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不再是随随便便,在统一的商品标识体系下,产品的设计、定价、包装都形成了一套基本成熟的规范,文化集市的系列产品逐步打造出了一些知名的文化品牌,一定程度上构建起农村特色文化品牌体系,从而促进了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4.有利于传统手工业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
文化集市除了平常正常的销售之外,也注重互联网线上营销平台的建设。淘宝网站上开设了电子商务专区,建成了一批文化集市网店,网上集中打包销售民俗民间文化产品,网络店不但成为甘肃民俗文化产品推介展销的窗口,而且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直销、展会、推介,传统的农村手工艺品开始走向世界。
二 甘肃文化集市建设现状
2013年12月,甘肃省启动农村文化集市建设工作,全省14个地州市党委和政府响应积极,宣传及文广新部门做了大量舆论宣传以及前期调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