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
一 非政府组织在波兰的发展及特点
(一)非政府组织在波兰的发展
1.发展情况
20世纪80年代,波兰出现了很多独立的公民自发组织,如讨论俱乐部、科学圈和自助福利社等,其中,团结工会的市民委员会等很多组织得到了教会的庇护。当时,在西方国家的渗透下,波兰共产党政权不断出现危机,一些人对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日益不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试图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以疏导社会活动,使那些活跃的市民远离反对运动。由于这一政策的引导,以及罗马天主教会的施压,波兰政府在1984年颁布了《基金会法》,波兰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由此逐渐得到改善。
波兰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化过程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9年,波兰出台了新的《协会法》,颁布了《国家与罗马天主教会关系法案》,该法案规定了波兰主要教会的法律地位。同时颁布的《表达与宗教信仰自由法案》,规定了其他教会的合法地位。对其他非政府组织,如政党、工会、商会和雇主联合会的立法,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的。
1989年夏天,波兰发生了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刺激了波兰非政府组织的大量、快速发展。不过,早在政治改革的高峰之前,有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基础就已经相对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波兰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社会主义时期居主导地位的垂直社会体系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广泛的横向联系。基于横向联系的社会群体,填补了中层社会生活的真空。在波兰,三级地方政府体系(乡镇、县和省)的力量逐渐强大并且在资金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
民间组织蓝皮书非政府组织在波兰等中东欧国家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从1999年1月1日起,改革进入第二阶段。1999年的地方政府改革对构建公民导向的文化结构和标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标准和结构在波兰的社会运动和非政府组织中广泛出现。
对波兰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市场机制的形成、自由经济活动、政府秩序、地方政府改革、行政权力划分、社会改革、教育、文化等。由于这些变化,非政府组织的活动领域有了明显拓展,同时也获得了一些新的融资渠道。
2003年4月,波兰出台了《波兰公益活动及志愿制度法》,对非政府组织从事的公益活动、公益组织的运作和公益活动的管理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公众利益领域的界定、非政府部门的定义、非营利组织的经济活动、有关减税问题、“慈善佣金”等。波兰非政府组织在《波兰公益活动及志愿制度法》出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
2.组织数量
1990~1995年,波兰公众参与非政府组织活动的人数由占全国人口的5.5%增加到了13.5%,但1999年又下降到9%。在非政府组织成员中,42.5%为知识分子,36%接受过高等教育。
到2002年6月,注册的协会有36791个,基金会有5068个。如果从广义的非政府组织角度讲,还包括12468个志愿消防队、6655个社会组织(父母—老师委员会、狩猎协会、社会委员会)、15704个工会、14832个教堂或者基于信仰的组织、4260个经济和专业协会,以及少量的雇主组织和政党。
波兰非政府组织的注册会员大约有2800万人,其中约200万人是积极的参与者。非政府组织部门的员工为2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1%,超过63%的基金会和协会的员工不领工资。这表明,这些组织在组成上确实是自愿性的,个人自愿起决定作用。
3.资金问题
波兰非政府组织整体上面临着资金匮乏的难题。2001年,50%的非政府组织的收入不到1.9万兹罗提(约5000欧元)。约36%的非政府组织的年预算在1万~10万兹罗提之间(0.25万~2.5万欧元),超过3/4的非政府组织的年收入不超过2.5万欧元;4.9%的非政府组织的年预算超过2.5万欧元,而6.8%的非政府组织则称在前一年没有任何收入。
波兰非政府组织的融资体系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在波兰的非政府组织中,会费占其收益的很大比重(27%),其次是政府的拨款(20%),以及个人、公司及机构的捐赠(21%)。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政府资金占到德国非营利机构收入的69%(法国为59%,英国为43%)。约有16%的波兰非政府组织能直接得到国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波兰加入欧盟后,波兰非政府组织期待可以从欧盟得到更多资助,70%的非政府组织表示计划向欧盟的基金申请补贴。但也有人认为,国外对波兰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力度事实上更大一些。
除了提供资金外,国外援助在波兰非政府组织的成长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