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一 2011年影响中国陆疆安全问题及其案例分析
2011年中国陆疆地区所爆发的许多问题、矛盾或冲突表明,陆疆问题多种多样,涵盖陆疆民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报告在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云南、广西等有关边疆问题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从由内而外的视角出发,按陆疆问题对边疆民众生存与发展的影响程度,归纳如下。
(一)生态问题
中国陆疆的生态恶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陆疆安全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涉及陆疆领土主权的安全,更涉及生活在这些生态恶化地区的各族人民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如果因为生态恶化问题而导致陆疆地区成为不适合人居的地区,那么没有人居住的陆疆就无所谓疆域而言。以西藏为例,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我国和亚洲的“江河源”和“生态源”,也是中国乃至东半球的气候启动器和调节器,是我国乃至亚洲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作用下,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加深,西藏生态环境整体上呈现重、中度退化状态。目前,西藏退化草地面积已达6.4亿多亩,其中重度中度退化的草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7%左右。而且西藏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92%,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比草场退化更严重的问题则是荒漠化。根据第三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西藏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2047.41万公顷,列全国第三位,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17%,目前沙漠化仍呈加快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0.31万平方公里,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6%。第二,水渠数量和长度减少。目前西藏遭受风沙危害的水渠总长度达193.2公里,占西藏自治区现有水渠总长度的5.2%,造成种植业因缺水灌溉而严重损失。第三,沙漠化严重危害区内的交通运输。调查表明,西藏沙害路段总长已达522.3公里,同时损害通信和输电线路。第四,直接危及生产、生活设施。据调查,西藏受风沙危害的农田总面积为(3.07×104)hm2,占西藏耕地总面积的13.8%,由此所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高达(3.08×104)t;受沙漠化危害天然草地的产草量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平均下降了30%~40%,全区草地受风沙危害而减载约(404.97×104)个绵羊单位。据自治区林业部门统计,全区荒漠化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8亿多元,农牧民每年因此人均减收400元。随着生态恶化,致使西藏可利用能源越来越少。多年来西藏农牧民生活用燃料长期以来都依靠大量采掘树木、草皮、荆棘、树根及牛粪等作为生活能源。据调查,西藏农村能源消费中薪柴占30.7%,畜粪约占31.4%,草皮约占12.6%,生物能源占生活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高达74.7%。而水电和太阳能仅占7.5%。仅在2006年,全区牲畜总头数2436万头,年产畜粪4044万吨,相当于363.96万吨标准煤,其中用作燃料比例高达60%。但随着生态恶化,畜牧业减产,牛羊粪、薪柴等生物能源越来越少,传统能源安全受到挑战。
(二)跨界资源问题
涉及具体的跨界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多种金属矿产等。其中水资源是近年来对陆疆安全影响较大的问题。我国国际河流众多,总共有42条,位居世界第三。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5条,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三个方向。包括东北的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黑龙江;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塔里木河(阿克苏河);以及西南的森格藏布河(印度河)、巴吉拉提河(恒河)、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怒江(萨尔温江)、澜沧江(湄公河)、元江(红河)、珠江等。它们均处于陆上边陲,与俄罗斯、蒙古、朝鲜、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缅甸、不丹、印度等10多个国家相邻。我国国际河流的主要类型是:东北国际河流以边界河为主;西北国际河流以跨界河流为主,兼有出、入境;西南国际河流以出境河流为主。起源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和额尔齐斯河是该地区两条最大的国际河流,出境后流入邻国哈萨克斯坦。两河年径流量占全疆的32%,水量丰富,但两河地表水利用率只有约20%,由于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每年流出国境的水量达214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80%,[1]由于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应避免由单方面行动而引起的国际冲突,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合作与互动。如发源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从国际方面分析,由于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