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与年俱增,但不断被经济开发和工程建设项目调整、瘦身以至瓦解,有效性不断降低,保护价值和科学价值正在丧失,一些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临解体的危机。中国自然保护区正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一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迫调整
2011年新年伊始,有关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给规划待建的重庆小南海水电工程让路的信息,牵动了自然之友、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多家环保社团的心,并引发了一系列环保行动,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以珍稀特有鱼类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河流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70多种珍稀特有鱼类及其栖息地,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部分干流及赤水河、岷江等长江支流江段。保护区中还生活着大鲵、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长江水电项目与保护区之争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被申请调整的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其实已经两度为了水电开发被规划和被调整。当时,为了在长江干流上修建葛洲坝和三峡水电工程,长江生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为补救水电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给长江水生态系统造成的损害,拯救长江的濒危鱼类,1994年建立了宜宾市珍稀鱼类保护区和泸州市珍稀鱼类保护区。2000年,这两个保护区合并升级为“长江上游合江至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为了给规划中的溪洛渡和向家坝两座大型水电站让路,保护区从上游起点的合江县境内往下调整至向家坝之下,作为“补偿”,将赤水河流域纳入调整后的保护区,并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调整,使长江上游的鱼类及其栖息地从此退出了金沙江流域。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梯级开发规划中,调整后的向家坝至小南海江段,还分布着石棚、朱杨溪、小南海等三座大型水电站,这对于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而言,无异于埋下了三颗定时炸弹。
果然,2008年,重庆市政府启动了小南海水电站工程建设论证。为了给小南海水电站开发让路,必须对保护区规划进行新的“调整”:一是将保护区下游的终点向上收缩22.5千米,将小南海江段划出保护区;二是将小南海之上的72.2千米江段,由缓冲区降为实验区。
如果此次调整获得通过,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无异于灭顶之灾。
中科院水生所曹文宣院士曾讲过:“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段,即小南海江段,是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和三峡水库的四大家鱼等经济鱼类完成生活史过程必须经过这里上上下下的通道,我们称之为‘生态通道’,这段‘生态通道’是关系到上游保护区内珍稀特有鱼类的生存和三峡水库渔业资源增值的至关重要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应当在这里修建任何水利工程。这样的生态通道也是修建鱼道或其他过鱼设施所不能取代的。”[1]
即便撇开保护区泛泛而论,凡属工程建设,对环境总有或大或小的影响,必须通过周密严谨的调查研究,权衡利弊,在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方是切实可行的方案。小南海水电站并无突出的经济效益,亦非国家核准的重大工程,没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但是生态影响巨大,为这样一个水电站调整和牺牲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然而,2011年岁末,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字〔2011〕156号文件发出了同意环境保护部关于调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请示的通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迫调整已成为现实。
二 神农架小水电站造成水系统“栓塞”
湖北神农架林区属长江支流汉水流域,号称“华中之肺”,有北半球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神农架有堵河、南河、香溪河、沿渡河四条水系,每条水系各有数十条小支流向四周辐射,河流短且流量小,有如毛细血管一样分布于林区的崇山峻岭之中。
自2000年以来,外来资本大量涌入跑马圈水,水电站一哄而上,神农架林区已建、在建、拟建和规划中的水电工程已多达104个,可供水电开发的支流几乎已被瓜分完毕。就连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被小水电开发的狂潮席卷,保护区已建成水电站8座,在建3座,地处保护区内的下谷坪乡还将筑起一座96米高的大坝,把附近的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