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武汉新世纪第二个十年

    作者:赵凌云 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摘要:本文首先将武汉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放在历史背景中从三个层面进行了考察,指出崛起构成武汉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主题。以此为历史基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将是武汉加速崛起、振兴复兴的十年,面对诸多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机遇,复兴成为第二个十年的时代主题。在对支撑武汉未来十年复兴的新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后,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武汉复兴的基本战略思路。
    关键词: 武汉复兴崛起

    伴随“十一五”完美收官,武汉经历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长足发展。当前,武汉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汉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处在什么历史方位?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朝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这是处在年代之交的武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 崛起:新世纪武汉第一个十年的历史主线

    将武汉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发展放在历史背景中考察其方位,则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与指向。概而言之,“崛起”是武汉第一个十年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主题,“复兴”则是第二个十年内涵的历史指向。

    (一)从改革开放30年看武汉十年“崛起”

    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背景中,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武汉发展速度上行的十年。从主要经济指标看,2000~2010年间,全市经济总量规模(GDP)增长3.6倍,人均GDP增长2.7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倍,工业增加值增长4.5倍,进出口增长13.3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0.2倍。特别是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两次倍增,2005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分别跨上2000亿元、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台阶。这标志着武汉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1]

    (二)从建国60年看武汉十年“崛起”

    在新中国60年的历史背景中,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武汉功能提升的十年。建国初期,武汉是国家确定的南方工业基地,武钢等一批“武”字头大型企业落户武汉,确立了武汉在国家工业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家工业中心的多元布局,特别是沿海地区工业的快速崛起,加上体制转轨带来的转型重负,武汉大工业优势一度被消解,地位急剧滑落。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武汉提出和实施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业强市、项目兴市”的发展战略。2003年,武汉市提出重振制造业雄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武汉制造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发展以通信设备和激光产品为特色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以轿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钢材制造及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板块,在产业布局上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光电子、石化、烟草及食品、生物医药、环保、纺织、服装、造纸及包装印刷、家电等十大行业,这一战略有力地提升了武汉的工业发展实力和后劲。富士康、80万吨乙烯等一批特大项目落户武汉,武汉铁路枢纽、武汉新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武钢、武烟、神龙等一批企业在全国的竞争力迅速提升。组建武汉重工,武船集团,初步形成了集成式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格局。重型数控机床、造船设备、核电装备、风电发电装备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优势,重型机床等装备工业产品跻身国际市场。武汉锅炉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锅炉制造基地之一。可见,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武汉提升全国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十年。

    (三)从百年现代化历程看武汉十年“崛起”

    在百年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武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局地位提升的十年。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近20年间,张之洞督鄂,全面启动了武汉的近代化进程,将武汉推向全国现代化探索的前沿,武汉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全国第二的间接对外贸易城市、位居前列的教育中心、全国市场枢纽、全国洋务运动和新政的中心。可以说,除政治、军事、外交以外,武汉都是全国中心,占尽鳌头。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的变迁,武汉的一些中心地位逐渐消解,多中心地位逐渐缩至华中区域范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的全局地位主要局限南方工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制造业地位的滑落,全局地位一度下滑,以至于有了“武汉在哪里?”的追问和“武汉被低估”的命题。进入新世纪,伴随武汉制造业和商业的复兴,武汉的地位开始逐渐复兴。首先是2003年“工业兴市”带来的制造业的复兴,接着是2005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国家定位确立了武汉在中部崛起的核心地位,然后是2007年“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武汉城市圈,赋予武汉全局战略使命,2009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落户提升武汉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中的先导地位,此外,全国铁路枢纽城市、全国铁路指挥中心、高铁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中部中心城市的称号和定位不断抬升武汉的全局地位。可以说,第一个十年间,武汉的全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