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
一 “十一五”武汉教育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我市教育事业大发展、教育结构大调整、教育改革大突破的5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教育实惠最多的5年。5年来,各级各类教育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活力进一步增强,教育公平进一步彰显,武汉教育正在实现由规模数量发展向内涵优质发展转变、由突出重点学校发展向均衡公平发展转变、由注重同质发展向突出特色发展转变、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一)过去的5年是教育事业大发展的5年,各级各类教育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
从事业发展目标看,“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得以顺利完成。2010年,全市15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3年。学前3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63%,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94%,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7.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9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1.9%,优质高中在校生所占比例达到72.7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47%。各项指标均提前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
从事业发展走势看,各级各类教育继续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基础教育均衡建设、优质发展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2.2亿元建成的17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使我市农村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投资8.5亿元建设的202所初中标准化学校极大地改善了我市初中教育薄弱的状况;投资9亿元推进了20所优质高中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扩充了我市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30所(其中国家级21所),国家级、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7个(其中国家级6个);2010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职升学比为56.19∶43.81,普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实现新跨越,2010年武汉地区高等教育全日制本专科、研究生在校生规模达114.4万人(其中成人高校在校生规模为16.3万人),仅次于北京,稳居全国第二,武汉高教大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终身教育稳步发展呈现新面貌。学前教育向低龄化延伸,2010年在园幼儿中3岁以下的所占比例达到21.98%;成人继续教育稳步推进,全市每年完成30%的市民培训,农民工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岗及提高培训、“两后生”阳光工程培训等工作卓有成效,“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成为武汉成人教育品牌。
(二)过去的5年是教育结构大调整的5年,教育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从城乡结构看,教育差距正在缩小。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偏远湖区、库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农村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从类别结构看,教育资源得到优化。设立了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分校,进一步壮大了中间层次的高中教育资源;在政府确保每一名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得起学”的前提下,义务教育阶段设立了部分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从布局结构看,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审批通过了《武汉市普通中小学布局规划》,在全国率先以“橙线”方式将中小学建设用地纳入城市强制性控制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布局规划执行力度,全市累计调减普通小学441所、初中94所、高中21所,共新建、扩建中小学32所,增加教育用地62.65公顷。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也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投入20亿元将20余所高、中等学校整合为4所市直属高校,将108所市属中等职业学校调整为74所,通过布局调整较好地整合、壮大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过去的5年是教育改革大突破的5年,教育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深入开展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全市54所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学校恢复为公办学校性质21所、停办6所、规范为民办学校27所。这一举措较好地破解了义务教育改制学校的发展难题,进一步推进了依法办学,缓解了择校热,促进了义务教育整体上的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设施配建工作取得突破。研究制定了《武汉市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首次将基础教育设施配建资金纳入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范围,建立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