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年08月 |
在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社区的和谐与稳定?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与利益结构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与此相伴的是,社会矛盾也随之凸显,这些矛盾既体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贫富之间,又体现为政府与社会之间,甚至是社会内部。不断上升的社会冲突正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如何构建社会和谐,已成为中国国家转型的重要命题。近年来,深圳市南山区在化解社区矛盾,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中,进行了许多创新性的实践,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本文即是对南山和谐社区建设实践展开的背景、进程、创新之处及其绩效等进行深入的解析,同时也对这一模式进行了理论的反思。
一 南山社区矛盾的升与降
南山区地处深圳经济特区西部,东临深圳湾,西濒珠江口,南连香港,北连东莞,与珠海、中山隔海相望,是将香港、深圳、东莞、广州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一个枢纽。辖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下辖8个街道,100个社区。全区总人口150万人,户籍人口50万人。南山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区,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蛇口工业区就位于该区境内。从南山区的经济结构看,高科技、物流、旅游和教育是该区的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南山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速,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都得到了较快的增长。2003年、2005年、2008年以及2009年,地方GDP分别为607.95亿元、1124.66亿元、1680.31亿元和1720.5亿元,同期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19.81亿元、26.23亿元、33.39亿元和38.45亿元。截至2006年底,南山区人均GDP已达2万美元以上,初步实现现代化的水平(见图1、图2)。
图1 南山区本地生产总值变化趋势
图2 南山区地方财政收入变化趋势(2003~2009)
特定的经济结构给南山区的社会结构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深圳市高校和高科技产业园区均落户本地,南山区积聚了深圳70%硕士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人口平均素质较高。大量的高素质高学历的“白领”工作和生活在辖区内。与此同时,南山区还分布着众多的制造业工厂和企业,有大量的外来劳务工,根据2006年的统计,全区人口总数138万,其中户籍人口仅38万。在100万外来人口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产业工人,以及从内地离退休来到本地的老人。他们大多追随子女来到深圳市安度晚年,又构成南山区社会结构的另一个组成部分。
与南山区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特定的社会结构相伴生的是,不断增强的群众利益意识,不断激化的社区物业纠纷,以及不断上升的业主维权事件。2000年以来,围绕住宅而引发的物业纠纷与业主维权事件此起彼伏,物业纠纷与业主维权成为影响南山区社会稳定的第一位因素,规模较大的包括“莱茵花园”事件、“星海名城”事件、“悠然居”事件、“中山颐景”事件、“鼎太风华”事件和“西部通道侧接线”事件等。物业管理信访案件数占信访案件总数的比例,从2003年的35.86%上升到2006年的48.61%(见图3)。2003年,南山区一些小区业主通过自主竞选区人大代表来进行房产权益的保护,成为业主维权的新现象。[1]
图3 南山区物业纠纷的信访数量(2003~2005.9)
2004年发生的“鼎太风华”事件中,维权业主先后6次围堵市、区主干道,并多次到区政府和市政府门口集体静坐请愿,每次参与行动的业主都在200人以上。在上访没能达到阻止工程施工的情况下,愤怒的业主选择了违法的暴力方式。少数维权业主强行推倒、损毁施工围板,打伤施工人员等。维权行动演变成了暴力对抗事件。
在“西部通道侧接线”事件[2]中,围绕西部通道侧接线的设计方案与环境评估报告,沿线业主先后多次上访和举行游行示威活动。2004年7~9月沿线业主联名到广东省环保总局和北京国家环保总局上访,并且举行了4次游行示威活动;2004年8月29日高达4000余人冒雨在东滨路口大规模集会。仅从业主手中募集维权基金就达到150多万元,用于聘请律师、环评专家与政府谈判和对话。
然而,从2007年开始,南山区围绕物业纠纷和市政建设所出现的社会矛盾大为缓解。根据信访部门的统计,仅从城市规划和物业纠纷所引起的业主维权,占全区信访量的比例,由2006年的48.61%降到2007年的33%。另据南山区建设局的统计,从2006年以来,全区物业纠纷相关的业主维权事件逐年下降,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统计数字分别为859件、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