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现象
截至2009年11月底,在Google上搜索“会展文化”词条,可以获得约1070万条结果。查“会展文化节”词条,可以获得约150万条结果。
“会展”与“文化”联姻的突出表现是全国各地每年举办的文化类展览、节事活动,如民俗文化博览会、汽车文化博览会、茶文化博览会、酒文化博览会、奥林匹克文化节、旅游文化节、农耕文化节、孔子文化节、老子文化节、昭君文化节、南海观音文化节等,种类繁多,难以计数。
中国会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但是由“文化”命名的展会却突出表现在新时期以来。较早的文化节如“四川嘉陵江龙舟旅游文化节”,开始于1980年,当时的武胜县政府顺应群众要求,在县城沿口码头恢复了赛龙舟文化活动,除集体表演、个人渡江、彩船游江、龙舟竞渡、飞舟夺彩、智擒活鸭等传统节目外,还有女子“凤舟”队参加表演等,规模逐年扩大,至2009年已举办了23届。1984年,首届国际性“孔子诞辰故里游”在曲阜孔庙举行。1989年,“孔子诞辰故里游”更名为“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并由省政府主办,于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举行。1990年5月23~27日,首届“农民文化节”在杭州、长兴举行。首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于1994年4月17~21日在上海举行等。
相比而言,有关“会展文化”的理论研究却是滞后的。2005年可以说是一个分界线,此前,国内对会展文化的论述并不多见,2005年之后,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发展,业界人士开始关注“会展文化”现象。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陈泽炎的《会展文化概念辨析》、吴建民的《文化:会展的灵魂》(中国会展,2005,14),以及由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领衔的《中国会展文化研究课题报告》等。尤其是《中国会展》杂志社从200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对“会展文化”现象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活动冠以“文化”的名称,并提出了从“文化”的高度研究“会展”的命题,从而使中国会展业界对“会展文化”这一新的概念开始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思考。
二 质疑
何谓“会展文化”?这应该是讨论“会展文化现象”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综观近年来对“会展文化”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价值取向说
这一观点是以人的价值取向为视角,把“会展文化”看成是会展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精神等在会展活动中的显现。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倪玮,他认为,会展文化就是会展业从业者崇尚的价值观理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等。
2.企业文化说
企业文化说的代表人物是中展集团总裁梁文先生,他认为,会展文化就是会展产业的企业文化,包括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目标、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从业人员的价值观和能指导企业发展的产业核心理念,主要有五个方面:公平合理的竞争理念、诚信的经营价值观、尽责的服务意识、合作共赢的协作精神和为国家、为相关行业积极承担风险的责任感等。
3.体现内涵说
“体现内涵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泽炎先生,他认为,会展文化就是会展活动所涉及和体现到的“文化”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会展文化是以会展活动为载体所直接展示、代表和反映出来的关于文化的内容,主要有社会文化、消费文化和企业文化三个层面。第二,会展文化是会展活动被视为一种产业经济活动,在总体上所表达、展现和凸显出来的会展产业在精神、理念、价值等方面的文化内涵。第三,会展文化是会展组织者在筹办具体会展活动项目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质,包括展会的主题、策划宣传、会场活动、展品征集及所提供的服务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组织者的文化观念。
“体现内涵说”的进一步发展更体现在马敏教授领衔的《中国会展文化研究课题报告》中,报告指出:“中国会展文化就是会展从业者在中国特定背景下,通过会展活动,以具体展会、会展企业、行业组织及会展经济为载体而直接或间接体现出的精神意志、价值观念、人文素质、行为方式和文化样式。它凝聚在会展业的存在状态与发展方式之中,体现了行业、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追求,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同时还是一种行为文化,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文化系统,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会展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