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年07月 |
Using the data of every census and population survey in China since 1980,this paper undert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ousewives. We find that,firstly,“household management” is still an important part of living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Secondly,compared with househusbands,housewives show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and form two extremes with respect to household management. Thirdly,the group of housewives has seen changes in its formation with more and more highly educated women joining its ranks. Fourthly,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housewives,both of whom are,however,vulnerable groups in society. We suggest that “housewives” are still a huge social group and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the female population as one in every seven adult women is a housewife in China today. Their existence and living conditions directly influence their families,children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definition of their roles also reflect changes in Chinese families and society.
中国是一个有着“男主外、女主内”传统的国家。因此,长时间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数量庞大的“家庭妇女”群体。根据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有不在业、专门在家“料理家务”的女性6952.13万人;到2005年,根据对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的推算,全国“料理家务”的“家庭妇女”人数已多达7287万人。
尽管“家庭妇女”数量可观,但是国内学术界几乎没有人关注到“家庭妇女”群体,只有极少数学者研究过家务劳动问题。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1)从经济学意义上,探讨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1]与社会价值;[2](2)在法律层面上,讨论对家务劳动的补偿机制[3]和女性家务劳动的法律保障问题;[4](3)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家务劳动在家庭成员间的时间分配及其模式,探讨两性在家务劳动方面的合理分工与性别平等的关系。[5]此外,有关研究还涉及家务劳动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系[6]等。显然,这些研究或者集中于对家务劳动的理论认识和界定,或者聚焦于职业女性作为家庭生活一部分的家务劳动问题,并没有严格区分是专门“料理家务”还是工作之余的家务劳动。实际上,作为专门的“料理家务”者,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家庭妇女”,与职业女性承担家务劳动,两者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极其不同的社会涵义的,它们所反映的是两类女性群体极其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在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那么,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重要女性社会群体的“家庭妇女”状况如何?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有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了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家庭妇女”群体的状况,不仅反映着中国的女性发展与妇女地位变迁,而且折射着现代家庭模式和男女两性社会角色分工的特点。
一 “料理家务”至今仍是部分中国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
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分别进行了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调查为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家庭妇女”群体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这些大规模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家庭妇女”数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及其特点。(见图1)
图1 部分年份中国“料理家务”女性的数量及其变化
从图1显示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到,全国“料理家务”的女性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动趋势,即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家庭妇女”人数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2年相比明显减少;随后在2000年和2005年,出现了递增的态势。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粗略推算,中国的“家庭妇女”有近7300万人,大致占到全部16岁及以上成年女性的14%。也就是说,中国每7个成年女性中,就有1人是“料理家务”的“家庭妇女”。这是一个数量十分可观的人口群体。当然,与改革开放初的80年代前期相比,上述比例有所下降(1982年,在宽口径下,中国“家庭妇女”占15岁及以上女性人口的比例为21.4%)。但是如果考虑到2000年以后中国大型人口调查对是否在业的统计口径发生了重要变化,[7]那么“料理家务”女性的数量实际应有更大的增幅,占成年女性的比例不仅不会有明显降低,而且可能非减且增,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我们说,女性在家主要“从事自己家庭的家务劳动”迄今为止仍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女性人口现象之一,“家庭妇女”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社会阶层,专职“料理家务”依旧是中国部分女性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值得社会给予关注。
二 男女“料理家务”者两极分化,有着本质不同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未工作人口中约62%为女性,而其中超过1/3的女性“专职”在家从事不计报酬的家务劳动,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未工作女性。与之相反,在男性未工作人口中,专门从事家务劳动者的比重最低,2005年仅为5.69%。进一步聚焦到“料理家务”者总体内部的性别对比关系,可以发现:其中91.7%是“家庭妇女”,男性仅占8.3%。说明“料理家务”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别“标识”,是社会分工对两性角色和社会性别期望定位的直接反映。
“料理家务”者的性别差异集中表现在年龄结构上,即在低年龄段(15~19岁)和高年龄段(55岁及以上)从事家务劳动者的性别比(因数量相差巨大,以男性为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