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全球创新网络中的知识策源地格局

    作者:李健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摘要:

    全球创新网络是随着知识和科技全球化发展所形成的新事物。全球创新网络远比全球生产网络复杂,其包括侧重知识策源的知识创新网络、侧重成果转化的创新创业服务网络和由全球生产网络升级而来的开发产业化网络。这其中,知识创新网络是全球创新网络的基础层,具有知识策源的功能,主要由全球科研学术界的刊物出版、学术会议、合作科研和留学访学活动构成。本文选择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作为研究对象,探讨SCI期刊空间布局所揭示的全球知识创新网络组织结构和地理空间格局,深化对全球创新网络及其节点内涵的认识,进而提出对中国城市创新的启示。

    Abstract: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GINs)is coming from globalization of knowledge,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it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include knowledge innovation network which focus on knowledge source,start-up service network which focus on transformation of S&T achievements,and commercialization network upgrading from GPNs. Among them,knowledge innovation network is the base layer and knowledge source for GINs,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publications,academic conferences,cooperative researches and overseas study activities. This paper choose journals published by 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as study object to reveal spatial layout of global knowledge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and deepen the study for global innovation networks and its node connotation. 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innovation inspirations for cities in China.

    当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及其城市的核心发展路线,创新发展本身具有“广义创新”与“狭义创新”之分,其中“狭义创新”主要体现为科技创新,“广义创新”则包括科技创新及知识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意、创业发展等更多内涵。城市作为创新系统的综合发展载体,不能仅仅局限于“狭义创新”的范围,而应扩展到“广义创新”的综合范围,这也意味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必须是一个广义创新和综合创新的概念。

    其中,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知识产出与知识流动一直是传统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在知识产出向科技创新转化过程中,不仅具有复杂的转化机制,而且在知识产出和获取方面都有复杂的现状基础。这包括知识创新网络组织不仅要有较好的开放性,还必须在网络组织基础上有较好的流通渠道和较好的获取载体,进而通过“官产学研”的紧密配合,实现向科技创新、产业化运作的转化。因此,在当前关于国际城市创新综合竞争力的研究中,高校质量、科学领域表现、高等级科研论文数量等都成为重要衡量指标,而且在2Thinknow、日本森集团GPCI等关于创新发展的研究中尤为突出。

    在已有关于城市知识能量的比较研究中,多采用直接或间接测度知识体系或载体的模式,包括学术会议交流、学术论文合作、学者国际交流等维度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存在统计和计算方面的巨大困难,因此多为区域性分析或者某个领域典型的研究。本文在基于流通渠道和获取载体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选取SCI期刊地理分布作为综合分析对象。研究首先提出假定条件:第一,全球知识创新网络具备完全开放性的特征,SCI期刊是吸取全球知识的重要载体,而只有具备吸取知识功能的完善载体才能实现知识集聚,体现网络组织开放有效性的特征。第二,知识的获取存在地理邻近性的特征,即所在城市在吸收知识并转化为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优势,而距离所在城市越远,其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越处于劣势。SCI期刊所在的城市则是具有最强的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并由此形成全球城市知识创新网络中获取能力的差异层级,这构成本研究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 数据来源和研究路径

    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在2015年6月发布的3786种期刊目录。样本研究城市主要根据3786种期刊目录所在的城市为分析对象,探究基于SCI期刊目录的国际城市的地理空间布局及其所代表的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SCI期刊目录收录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共计3700多种。通过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包含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因此,可以认为研究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都具有较强代表意义和可执行性。从来源期刊质量上看,SCI期刊目录可划分为SCI和SCI-E,本研究只选择SCI收录期刊。研究只是对SCI期刊目录中不同城市地理布局的期刊数量进行比较,因此并不具备量纲的差异,研究只进行数量的比较,以探讨地理空间的布局差异。在分析路径方面,一方面是基于城市层面的比较,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国家层面和洲际层面的综合分析,探讨全球知识创新网络的等级组织结构及其所体现的全球地理格局,把握当前作为创新重要内涵的知识创新网络治理结构。

    二 基于SCI期刊布局的洲际和国家知识集聚能力比较

    从3786种SCI期刊分洲际的空间布局来看(见表1),北美洲有2196种期刊、欧洲有1397种期刊,这也是全球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两个大洲。而SCI期刊空间布局的集中,一方面显示了这两个大洲自身强大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则说明其在获取全球科技知识方面的杰出能力,而这正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来源。亚洲共有145种SCI期刊,远远落后于北美洲和欧洲两个大洲,但相比于大洋洲的32种、南美洲的9种以及非洲的7种期刊要多。SCI期刊在世界各大洲地理布局情况,与全球创新能力地理大格局基本相符。

    在全部入围的42个国家和地区中,北美地区有美国、加拿大2个国家;欧洲则有英国、荷兰、德国、瑞士等25个国家;亚洲有日本、中国、中国台湾、印度等8个国家和地区;大洋洲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个国家;南美洲有巴西、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