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Keywords: | ChinaMedia ConvergenceWeibo Operation |
一 微博的发展态势
微博从2007年上线以来,至今已走过了9个年头。微博经历了被舆论一致看好又一致看衰却又在看衰中崛起的过程。在2011年微博走在顶峰的时候,它曾被赋予“微博改变世界”的美誉,一度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社交工具,然而在2012年,微信带来的冲击开始在微博上体现出来,人们开始从“每天都要刷微博”慢慢转变为“你怎么还在用微博”。2014年,微博上市,国内舆论依然不是太过看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微信及其公众账号平台吸引了太多的目光。
2016年8月8日,微博公司(NASDAQ:WB)公布了其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微博净营收同比增长36%,至1.469亿美元;广告和营销营收同比增长45%,至1.272亿美元。2016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同比增长33%,至2.82亿,其中89%为移动端用户。2016年6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DAU)同比增长36%,至1.26亿。[1]利润的增长代表业绩的上升。微博还联合艾瑞咨询推出了一份“2016网红生态白皮书”,[2]仿佛在向市场宣布:微博依旧是网络的中心。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特别是4G网络的普及为微博在三、四线城市带来了机会,同时,智能手机在这些城市和乡村的逐渐普及也为微博的再度推广助了一臂之力。虽然微信带来的冲击依然存在,但是相比较微信而言,微博的开放性、公共性正好契合了直播、短视频与网红这一波互联网新趋势,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横跨PC端和移动端的产品。内容生产者需要借助PC,而内容获取者则在移动端。微博很好地承担了移动端内容输出的角色。与此同时,微博在其定位上的调整也为它重新崛起注入了新的动力,微博早期偏重时政话题和社会事务,现在更多地向旅游、电影、汽车、电视、美食、心灵鸡汤等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扩张。微博正在借助网红、直播等新趋势重回舞台中央。
相较微信公众号而言,虽然媒体微博的传播数据有所下降,但是在突发事件报道、舆论引导、粉丝互动、图片视频等方面,媒体微博依然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影响力。一般来说,全国性媒体微博的传播力、引导力远高于地方性媒体。
二 媒体微博总体情况
媒体融合可以分为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组织层面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等四个层面。[3]技术层面的融合主要表现为生产融合、网络融合以及终端融合三个层面;经济层面的融合可以简单地分为市场融合和产业融合两个层次;组织层面的媒体融合,可以从个体和机构两个维度,以及组织架构、运作方式等层面来理解;社会文化层面的融合主要包括法律和规制融合等方面。
媒体微博更多地属于一种技术上的融合,这种技术上的融合可以导致媒体组织发生融合。因此媒体微博在媒体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整合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以及网易微博等多家微博的相关数据,对媒体微博的多项影响因素包括媒体微博的粉丝数、发布的微博数等进行分析,并参考新媒体指数中心微博媒体势力榜公布的2016年8月榜的信息,选出前200名媒体微博,对它们在媒体融合中的地位进行分析。
(一)报纸微博
报纸作为最有历史感的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在探寻各种发展的新路。在对前200名的媒体微博统计中,报纸微博占了大部分,而北京地区的报纸微博数量更是较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在这些报纸微博中,人民日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环球时报、新京报、新闻晨报、法制晚报、齐鲁晚报、中国青年报、大河报、中国日报、楚天都市报、每日经济新闻、成都晚报、广州日报、辽沈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扬子晚报等在报纸微博中排名靠前,它们的媒体融合也呈现一定的特色:①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