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2015~2016年北京市媒体融合发展综述

    作者:王军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摘要:2015~2016年,北京地区的媒体融合实践动作频繁。以京报集团、新京报等为代表的平面媒体,积极布局“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渠道,增强内容产品的独家视角和可视化表达;同时拥抱社会资本力量,深度垂直服务本地用户。北京电视台和北京电台除了积极布局“两微一端”外,不断聚焦品牌价值,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实现节目向产品转化、宣传向服务转化。新浪、搜狐等互联网媒体一方面积极加大内容布局,力求为用户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引进VR、智能化技术等,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Abstract:Many municipal media in Beijing have actively explored the process of media convergence from 2015 to 2016.Print media,such as Beijing Daily and Beijing News,have constructed new media channels (microblog,WeChat and Client App)and cooperated with social capital in developing local service.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such as Beijing Television Station and Beijing Radio,have focused on brand value,enhanc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users,and achiev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gram to product and from propaganda to services. Internet media,such as Sina and Sohu,on the one hand,have provided some local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services,on the other hand,having applied VR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users’ satisfaction.
    2015~2016年,中国传媒业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均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宏观层面,2015年“互联网+”概念首次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调研,并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微观层面,面对日益式微的困境,传统媒体积极采取行动,多方探索实践,不断尝试新思路、新方法,涌现出了一大批新产品(如“VR新闻”“融媒报道”等新闻新产品)、新项目(如社区传媒、互联网基金等)、新模式(如“互联网+资讯+服务”等)。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媒体融合实践往往能够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2015年以来,该地区的各家媒体机构均积极投身到数字转型之中,并涌现出一大批诸如“新京报政事儿”“北青社区传媒”等优秀的媒体融合产品。本篇则主要从报刊业、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当前北京地区的媒体融合发展状况以及所面临的发展困境,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一 融合现状分析

    (一)报刊业

    北京市属报纸包括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下简称“京报集团”,旗下拥有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北京青年报、新京报、法制晚报、京华时报等。2015年以来,面对传统报业的数字转型诉求,北京市属报纸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布局。

    1.渠道:“两微一端”的布局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和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用户视线向移动端迁移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基于此,布局全媒体渠道特别是“两微一端”,已成为各大传统媒体机构的标配。

    譬如,新京报目前除了拥有报纸、网站、数字报电子版外,还重点布局了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矩阵,以及自主运营的头条号。截至2015年11月,新京报的用户群已达到2000万人。其中微信矩阵包括官方微信、“书评周刊”、“新京报慢娱乐”、“官场现形记”等26个公号,涉及教育、旅游、运动、娱乐等各个方面,总粉丝量超过200万,日均阅读量超过30万;新浪微博粉丝量达1981万;移动端产品包括手机客户端、iPad客户端、新京报付费数字版等,构建了一套强大的“新媒体产品矩阵”。[1]

    北京青年报社以微信为切入点,旗下共有20多个微信公号,总计覆盖人群近200万。其中以“政知系列”(政知局、政知道、政知圈)、“团结湖参考”等为代表的时政类公众号,旨在提升北青新闻产品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覆盖人群分别超过100万和35万;以“职人职说”“教育圆桌”“老北京新生活”等为代表的本地垂直化公众号,主打垂直细分服务,其中“教育圆桌”覆盖人群达到26万;以“文艺评论”“天天副刊”为代表的文化类公众号,凸显格调和情怀。[2]

    2.内容:追求独家视角、可视化表达

    作为新闻媒体,“环境监测”和“信息阐释”功能是其最基本的两个功能;然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出现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内容的同质化现象变得日趋严重。因此,追求独家视角已成为各大媒体寻找差异化的领域之一。基于此,2015年6月,新京报时政新闻部推出了微信公号“政事儿”,该公号摒弃空洞的观点,注重对事实以及政策的分析解读,短短半年时间,粉丝数增长近60万;另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政事儿”影响力也长期居北京市属新媒体排行榜第一位。[3]

    与此同时,在可视化表达方面,由HTML5带来的新闻可视化呈现,便成为2015~2016年媒体行业重要特征之一。以新京报的“动新闻”为例,自2014年6月新京报推出第一条动新闻《如何成为广场舞绝顶高手》获得成功以来,2015~2016年新京报继续将其作为纸媒向融合媒体全面转型的重要战略支点,推出了《长画短说:全国两会为何是“双鱼座”》《变身北京人2分钟动画看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洪荒少女后又出个哪吒游泳队的段子手全在这了》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以可视化和直观化的视频形式,将信息生动形象、轻松幽默地展现给读者,以提升新京报的品牌知名度。[4]与此同时,《北京日报》《新京报》等在2015年两会、“9·3阅兵”等重大新闻事件期间推出的H5产品,也备受好评。

    3.资本运作:跨界融合动作频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如传媒、信息、通信等)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