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
一 概述:全面融合逐渐“燎原”
2015年以来,四川传统媒体均按照中央和四川省委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安排,把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抢占网络舆论阵地作为重点来抓,大力借助互联网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全媒体、全时段的融合发展矩阵,由报业先行转为报纸、电视、广播全面融合,已形成全面融合的“燎原”之势。
1.“两微多端”成标配
在融合的路径上,四川的媒体普遍采用借助现有互联网平台+自建互联网平台的方式,快速打造多样化的新媒体产品,“两微多端”成了各家媒体的标配,而在“两微”的打造上又呈现细分化、矩阵化的特征。
(1)电视:IPTV持续发展。四川电视台作为川内电视媒体的龙头,加快了智能技术的运用,以三网融合、大数据技术为抓手,在推动全台多频道、多栏目搭建微博微信传播平台的基础上,打造了系列具有特色的客户端产品,形成了新媒体矩阵。[1]同时,四川电视台加快建设“视听云服务平台和新媒体资源库”,具备8万小时节目储存和管理能力,为多媒体资源的融合共享打造基础性平台。
(2)报纸:内容渠道全面延展。相比电视的高成本投入,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充分发挥转身快的优势。四川报纸无论党报还是市场报,都纷纷通过微博、微信和客户端搭建“两微多端”新媒体平台,全面拓宽传播渠道。在推动官方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建设的同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打造新的内容服务载体。以《华西都市报》为例,《华西都市报》微博粉丝量超过812万,《华西都市报》微信粉丝量超过50万,《华西都市报》客户端下载量过100万,该报推出的四川美食搜索粉丝已达290万,成都红娘、天虎科技、华西汽车等微信号粉丝量均超过10万,成都范儿客户端下载量已过100万。
(3)广播:借势“两微”增强服务。近两年,四川的广播媒体也加大了“两微一端”的融合运用。如四川新闻广播通过开通微信公号,探索“创新+福利+合作推广”的模式。除了内容的报道,还增加“联络站”、节目单、名节目名主持、谈合作等菜单,更加重视四川新闻广播的品牌宣传和多样化内容合作。各家广播频率大多开通了微博微信,加强服务性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并在重要内容上相互推荐,提升影响。
2.集群发展谱新篇
尽管各家媒体在媒体融合上都以微博、微信、客户端为载体进行探索,但在海量媒体、海量信息的竞争下,能够将融合发展放到战略上进行考量和规划的不多。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从战略层面推动融合发展,重点依托《四川日报》打造川报全媒体集群,依托《华西都市报》打造华西传媒集群,形成了“双集群”发展战略,以瞄准不同市场,并从整体上提高党报集团的覆盖面和影响力。[2]
3.开放合作探新路
在融合的方式上,四川媒体虽然身处内陆和四川盆地,但没有关起门来搞融合,而是坚持开放式、外向型的理念和视野,充分加强与国内一流互联网公司和媒体的合作,加快融合的进度和力度。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阿里巴巴联合打造封面传媒,《华西都市报》成为封面传媒的实施主体。近年来,《华西都市报》加强与阿里巴巴打造阿里商学院四川培训基地,与百度合作打造百度新闻华西频道;四川电视台与央视CNTV及上海百事通合作打造IPTV。这类合作广泛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电视台、成都传媒集团等媒体展开。
总体来看,四川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够快速推进与全面铺开,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紧密相关,被纳入四川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视野。2014年7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推动构建川报全媒体集群、推动四川广播电视台组建新媒体公司等项目列入了重要改革举措及工作项目。
二 创新:集群发展“四位一体”
川报集团的平面媒体结构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党报与都市报依然保持着“双强势”,有利于构筑“双集群”。因此与四川其他媒体的融合相对分散、自发不同的是,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