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
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中小城市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可以说,中小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由于中小城市面积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巨大,因此中小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中小城市紧邻乡村,中小城市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和带动着周边的农村,决定着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进程。由于中小城市的工业基础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整个中国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和进程,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同时,中小城市也是实现以工促农,反哺农业的重要基地,是中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承载者。故而,必须高度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关注中小城市工业化进程。
一 中小城市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从2010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情况看,[1]江苏入选的城市最多,达23个,有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州武进区、常熟市、吴江市,等等,无一不是工业发达的县市。再看入选城市较多的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也都是工业发达的地区。由此也看出,凡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小城市发展得也比较快,而经济发展快的中小城市,无一不是靠工业起家,靠工业当家,靠工业发家。因此,在中国现阶段,工业强市战略就成为众多中小城市的必然选择。这些中小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发展阶段看,中小城市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跨越式发展时期
一是抓住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在“无工不富”的理念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利用当时短缺经济商品不足,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一些村办、乡办企业迅速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市的历史性跨越。当时曾以“苏南模式”来概括这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快速发展的现象。名列全国前茅的综合实力强的中小城市都曾是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成效好的地区。二是抓住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中小企业和合资企业,发展中小企业的集群和工业园区,提高产品和企业的规模档次,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提高,由此也带动了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由工业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三是抓住21世纪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机遇,大力调整工业结构,注意引入有实力的大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注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努力由经济强市向综合强市跨越。
2.在发展战略上,明确提出工业兴市、工业强市、工业富市、兴工强县的战略
中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都是以兴工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强县开始的。如江苏昆山、湖南长沙、山东邹平,等等,原来都是农业大县,产业也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工业强县、兴县、富县的口号,工业取得快速发展。常州武进区用了十多年时间,从一个苏南农业大县转变为工业经济强县,成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和全国最发达的县域经济体之一。一些中小城市一直把工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经过不懈的努力,经济实力不断提高,有了实力,又加大对农业、服务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的投入,从而整个区域经济进入了良性循环,综合实力不断提高。
3.在发展方式上,大力发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的集聚发展
起初中小城市的工业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虽然短时间内经济上去了,但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粗放式的增长越来越难以为继。为转变发展方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工业基础比较好的中小城市,开始将产业集聚起来,开始了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特别是通过申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引入外资和一些大的项目和先进技术,带动县域经济上了新的台阶。近几年来,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方面,中小城市加大了工作力度。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综合实力强的中小城市抓住机遇,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双流县针对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等基本县情,提出并统筹推进工业向发展区集中,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