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新时期陕西作家农村改革小说创作研究——以贾平凹创作为例

    作者:毋燕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摘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文学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捕捉和反映,他们以更为广阔的视野、更为丰富的形象、更为生动的故事,铺展开农村改革发展的潜在力量和现实动力,勾画了改革开放为中华大地带来的全新的生机和活力,艺术撰写出一代人复杂而激荡的心灵变迁。

    贾平凹这位由秦晋大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孕育出来的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如果从作家对改革开放后农村进程的反映来看,贾平凹无疑是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创作者,也是历程最为长久的。也因此,从贾平凹作品观照陕西农村改革开放进程也就具有依据和着力点。基于此,本文将通过作品去把握作家与文学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而探析作家创作的文学史意义、社会担当及其他问题。

    Abstract: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since the 1990 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market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writer to capture and reflect the real life, they are in a broader field of vision, more rich, more vivid image of the story, the spread of r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power and real power, draw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 the earth to bring new vigor and vitality, art to compose a generation complex and agitate the heart of the change.

    Jia pingwa the by Qin Jin earth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real life gestated by writers, is China's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ld a handful of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alent.If writer from the countryside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of reflection, jia pingwa is the earliest to enter the creators of this field, and history is most lasting.Therefore, from the works of jia pingwa witness shaanxi rural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ocess has the basis and key point.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the work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riter and literatur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n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history, the writer i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issues.

    当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上,陕西文学创作(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陕西文学创作)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而陕西作家群也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创作传统而深受文坛注目。陕西作家,从扎根生活的柳青、杜鹏程、王汶石,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及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而卓具品格的高建群、叶广芩、方英文、冯积岐、杨争光、吴克敬、红柯等一大批作家,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氛围很不相同,每位作家创作的风格各异,但滋养于陕西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作家在创作中都能立足于生活,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形成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当我们回过头来整体端详这些从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并细细品嚼其内在蕴涵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特点,但集结于板块的总体趋向却几乎惊人的一致。作为各自地域内的作家,他们的风格和品质早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被注定——三大板块作家的文风竟以地域为界,被划分得如此清晰而整齐,以致我们不能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1]确实,陕西作家大多与农村和农业联系紧密,作家敏锐地把握着农村发展的变化,捕捉着农村、农民、农业的实际状态,塑造着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一 中国农村小说创作传统

    20世纪陕西文学长河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革命的全面胜利,新中国成立伊始,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整个国家充溢着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热情。这也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学创作的一大核心内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理论、创作主力随着解放而向全国扩展开去,长期滋养在西北文联及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创作氛围和环境影响中的一大批作家,他们迅速开始了对生活、对现实深入而热烈的思考,积极走向社会,将目光投向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变迁,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规范和文学秩序的变化,于是更加自觉地走近农民,深入基层,切实实践着文学与政治、与社会经验的对接融合。作家从创作主题、创作风格、创作修辞多个方面精进研习,表现的题材集中在对以往战争岁月的歌颂和回忆,对苦难生活的升华,对人民精神的礼赞和斗争,重在对社会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艺术再现和形象揭示。中国革命长期以来扎根于农村,这也就决定了“十七年”文学创作的母题必然是以农村题材为核心,其中,首先要提的就是柳青的《创业史》。从文学史的发展来看,《创业史》对于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都具有划时代的探索意义,小说中刻画的艺术人物,比如梁三老汉、梁生宝、姚士杰等,至今都具有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审美功能;杜鹏程是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一位作家,他的《在和平的日子里》《夜走灵官峡》等作品中集中而全面展现出这一阶段文学独有的美学风格;除此之外,王汶石的《春节前后》《大木匠》《土屋里的生活》,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塑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新农民”形象;魏钢焰的《船夫曲》《红桃是怎么开的》,其滚烫的热情、真挚的语言,是长久以来扎根革命、贴近生活的最大收获。李若冰的《柴达木手记》,细腻传神地展现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艰难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折射的是生发于这片土地上华夏民族的精神之光。还有很多作家,包括柯仲平、戈壁舟等,他们以不倦的探索精神,在时代生活的大合唱中始终保持着高亢有力的音调,洋溢着时代的精神,也成为这一时期农村文学发展的一大景象。

    新时期以来,中华大地呈现出一片勃发生机,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推进的大潮中,从城市到农村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在农村,随着市场化改革路线的逐渐深入,广大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时期,中国农村改革进程呈现出跨越式的发展,广大农村面貌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农业政策不断推新调整,有力促使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一个产生惊喜和奇迹的时代,随之很快出现了很多与时俱进的生活创造者。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由外而内、由内而外互相推促着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最直接也是最深入的变化,就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生存价值、生活方式、生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