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
总部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国际化大都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全面发挥功能的一种必然趋势。近年来,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经济转型与持续发展的新热点,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成为我国总部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武汉要提升城市影响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既是其自身发展定位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途径。
一 武汉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据北京市社科院发布的《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2010)》显示,武汉总部经济发展能力在全国位列第9,是中部六省唯一入选前十强的城市。近年来,在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的支持下,随着东风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将总部迁往武汉,武汉总部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武汉市总部经济发展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2003年武昌区率先提出建设总部经济区;2004年江汉区依托王家墩中央商务区明确将经济形态定位为“总部经济”;同年黄陂区通过市场运作,由卓尔集团在盘龙城投资兴建了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总部大楼——“第一企业社区”。
——武昌总部区。武昌总部区以洪山广场为核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纵轴,以武珞路、八一路、新民主路和中山北路为横轴,面积约5平方公里。自2003年起,武昌提出打造公司总部区,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上海锦江之星华中分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先后将总部迁入武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渤海财保、法国阿尔斯通、联想集团、香港和记黄埔、香港华润置地、保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武昌设立区域分支机构。从入驻的总部企业来看,截至2009年底,武昌区已集聚各类总部企业136家,其中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区域总部78家,省内大中企业生产与管理相分离总部企业49家,在区外有三个以上分支机构的武昌本土总部企业9家。从财政贡献上看,截至2008年底,武昌公司总部区8800余家企业共完成财政收入24.5亿元,占武昌区区税收总量的49.42%;从品牌形象建设来看,江南金融商务中心、中部设计之都等品牌形象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美誉度。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信息技术服务、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武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能够为国内外总部企业提供优质的生产和生活服务,使得武昌总部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江汉总部区。江汉总部区是以王家墩中央商务区为依托,以新华路和建设大道为轴心的总部经济圈。总部区内现代服务业发达,金融、交通、通信以及商务休闲等优势明显,已着手建设以王家墩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CBD)。江汉总部区内现有公司总部36家,下属184个分公司。其中,按总部管辖区域大小划分,全国性总部1个(合众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区域性总部2个,省级总部6个、市级总部27个;按行业划分,商品零售企业总部10个,金融保险业总部8个,交通运输业总部5个,住宿餐饮业总部3个,科研、信息传输、商务服务及房地产企业总部7个,电力燃气业、建筑安装业总部3个;按年纳税额大小划分,1亿元以上的总部1个,5000万~1亿元的总部1个,1000万~5000万元的总部12个,1000万元以下的总部22个。2007年,36个总部性公司完成税收11亿元左右,占区财政总收入的24%左右。
——黄陂总部区。黄陂总部区主要指盘龙城的“第一企业社区”,地理上西倚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东临阳逻深水港,南邻汉口火车站,携岱黄高速和机场高速两条高速公路,背靠外环,由民营企业卓尔集团投资兴建,打造集独栋办公、生态办公、智能办公于一体的企业总部社区,主要吸引国内知名企业、省内优秀企业和市内成长企业总部入驻。整个项目占地1200余亩,由300多栋面积在1000~1500平方米的独栋办公楼组成,已成功引进长虹、步步高、夏新、熊猫、红蜻蜓、捷瑞、意尔康等80余家企业的营销中心。目前,已有5000多人搬入社区办公,当一期入驻园区企业的注册、税务登记全部完成后,将有100家企业入驻,税收贡献将达亿元以上;整个三期建设完入驻后,将形成5亿~8亿元的税收规模,年产值将在100亿元以上。
此外,以东风集团、神龙公司为主导的沌口开发区现代制造业企业总部基地,以东湖高新、烽火通讯、华工科技、凯迪电力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