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
知识经济浪潮席卷而来,国际金融危机不期而遇,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传统产业为主导的温州如何抢占先机、破浪前行,是摆在政府与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瓯海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审时度势,率全市之先在瓯海新城的黄金地块创建总部经济园,争当产业转型发展的领跑者。2010年7月,瓯海总部经济园被认定为首批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一 依托优势,高起点谋划
作为区域性二级城市的温州以及温州主城区之一的瓯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远不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而瓯海立足现实,依托优势,精心谋划,倾力打造,积极探索总部经济发展新路子。
(一)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合理布局
总部经济的发展应该以企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提供适宜的软硬环境来提高吸引力。瓯海新城作为温州都市区拓展的腹地,承载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的重任,是温州发展总部经济最适合和最具备现实条件的中心区域。贯穿东西的瓯海大道与金丽温高速、甬台温高速、温州绕城高速公路交汇互通,辐射南北的温州铁路南站、潘桥国际物流基地启动建设,城际轻轨工程加速推进,随着温州高教园区的落户、瓯海新行政中心区的奠基,一条由站前商贸区—娄桥工业园—新城商务区联结而成的城市经济发展主轴被勾画出来,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于是,2006年在这条发展主轴的中央黄金节点上孕育出了瓯海总部经济园。示范区一期规划用地近100亩,总建筑面积达16.3万平方米,共有15幢商务楼,南濒塘河,东北靠主干道,西临标准厂房,形成“三区”、“一环”的平面布局,沿河设置绿带、水景广场,中央簇拥商务花园,构筑出绿色和谐舒适的商务环境。
(二)依托产业基础优势,准确定位
瓯海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轻工业是其主导产业,现已形成以鞋革、服装、眼镜、锁具、烟具、汽摩配等轻工产品为主的产业体系,拥有“中国锁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国”字号“金名片”。这些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需要占用大量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而现有用地和劳动力缺乏,致使部分企业将生产基地外迁,仅把管理、研发、营销的核心留在温州。但是,这些企业散布在开发区及工业园内,资源整合度、信息共享率较低,技术创新性、人才支撑力较弱,亟须创建一个集聚发展、整体提升的基地。瓯海顺势在娄桥工业园核心地带着力打造集聚度高、带动力强的总部经济园,使之成为集管理、营销、研发、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高地,同时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依托地缘人脉优势,突出特色
温州人每年在全国各地创造的GDP相当于温州本地GDP的总量,而且大多数在外温州人所从事的行业,与温州本地产业有非常强的关联性。同时,“恋乡不守土”的温州人家乡情结特别浓厚,反哺家乡、回乡创业的愿望十分强烈。瓯海有10万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地经商创业,6万多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深入实施,结合在外瓯海人的地域特点和行业特征,各类侨联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联谊会不断组建,交流合作活动日益增多,有力地推进了“一城四区”建设。瓯海总部经济园作为“现代商贸区”建设的重要启动点,注重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打造“在外温商回归工程”,促进在外温州人经济与本土经济互动发展。
二 出台政策,高标准招商
良好的政策环境是总部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总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政府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切实制定针对性强、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提高总部入驻率和资金到位率。
(一)适度设置“门槛”,明确招商方向
通过深入调研,经区政府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瓯海出台了《瓯海区总部经济园企业入园暂行规定》及《瓯海区总部经济园企业入园实施细则》,明确入园条件:一是以温州市外企业为主,总资产不低于8000万元,年纳税额不低于300万元;二是在瓯海区重新注册登记成立企业,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500万元;三是企业在3年内每年纳税额不低于500元/平方米,还须交不低于600元/平方米纳税保证金。对符合入园条件的企业,根据评审评分标准,进行定性定量考核记分,择优入园。此外,还研究制定了《总部经济园企业申请入园手续办理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