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
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五环路以内地区的城市化。为此,本课题对丰台区永定河以东地区的51个行政村(占北京市五环之内行政村总数的50%)城市化发展及其路径进行了调研,以便推动丰台区的崛起,落实北京“十二五”城乡一体化的规划。
一 城乡结合部城市化现状特征
(一)人口城市化现状特征
2010年51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172853人,平均每村3389人。人口规模级别以1000~3000人和3000~5000人为主,两项合计占总人口的66.6%。
1.农业人口数量较多,且受教育程度较低
农业人口99768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7.7%。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人员仅16833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0%。按照传统城市化率计算,丰台区城乡结合部人口城市化率为42.3%。目前,农村新增人口的户籍可在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中自由选择,由于农业户口在各项待遇上普遍优于城市,新增人口基本选择落为农户。同时,很多在外就读的大学生和务工人员也不愿将户口转出。
2.劳动力就业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且就业意愿不高
现有劳动力61650人,占农业人口的62%。其中,村集体安排就业40723人,占就业人口的82%。劳动力主要安置在村办企业、联防队、绿化队、保洁队等,且其就业意愿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待业在家仍可领取基本生活费,与在村集体就业所领取的工资差距不大;二是劳动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社会就业能力较差,本人又不愿承担繁重的、层次较低的基础性工作。而且村集体虽然提供的岗位有限,但在安置劳动力时是以养人为主的。
3.流动人口多于户籍人口,混杂居住现象突出
51个村流动人口高达249852人,是户籍总人口的1.44倍。个别村如分钟寺外来人口高达3.8万余人,是户籍人口的17.5倍。历年征地转居、转工53571人,很多转居人员仍在村内居住生活,农、居、外来人口混杂居住现象突出。
(二)土地城市化现状特征
1.人均集体土地规模小
51个行政村辖区面积共10948.72公顷,其中,集体土地6669.18公顷,占总面积的60.9%。集体土地规模以100~200公顷为主,占行政村总数的35.3%。平均农业人口人均集体土地面积0.98亩,有6个村人均土地面积不足0.5亩,平均土地城市化率为39.1%。
2.土地开发模式多样
丰台区共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开发模式:一是政府引导,农民自主开发模式。通过绿隔政策,政府进行规划控制。农民可自主开发,也可与开发商合作。采用征地和占地相结合,劳动力转居不转工和转居转工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二是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开发模式。按照土地储备方式进行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为开发主体,村集体为实施主体。项目内土地全部征为国有、农民转居转工,劳动力安置采用货币补偿和实物(如物业还建)的方式。三是项目为主,市场开发模式。按照项目开发的方式,不执行绿隔政策,村集体与开发商合作,逐渐实现城市化。项目用地征为国有、农民转居转工。农民采用回迁房安置或货币安置。
3.现有规划继续实施难度大
集体土地中已实现绿地1704.8公顷,占规划绿地的48.2%。未实施的规划绿地现状基本是农村宅基地或企业用地,需经过拆迁安置才能实现。因开发方式不同,各村安置农民的差异很大,一些村承担绿地规模大,新村建设资金难以平衡。加之,拆迁成本日益提高,人口不断增长,使得原回迁房规划指标已无法满足需求。
(三)集体经济发展特征
1.集体经济逐步向外扩展
2010年5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57203万元,平均每个村14847万元,其中收入最高的果园村达到10.3亿元。一些村集体企业已走出去,在区域外投资兴业。如四合庄与海南陆邦公司合作,成立海南中投天诚实业公司。
2.集体产业逐步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草桥、果园、榆树庄、新发地、南苑5个村集体经济有支柱产业。已完成拆迁的村正抓住原有企业被拆的契机,利用征地补偿款,进行多元化投资,向多种经营方式转变,进行产业升级,如六圈投资金融、三路居涉足房地产业等。
3.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
有5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进行了股东身份资格认定、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份配置等工作,设立了集体股、基本股、劳动贡献股等,成立了股份合作公司,基本将历年转居转工人员股份全部交割清楚,初步完成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现各村陆续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扩大集体资产量化比例,做好股权分配。
(四)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