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更多>> 课题组动态
更多>> 皮书作者
王伟光
  男,汉族,1950年2月出生,山东海阳人。1967年11月参加工作,197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 详情>>
李 扬
  1951年9月出生,籍贯安徽,1981年、1984年、1989年分别于安徽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学... 详情>>
李培林
  男,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 详情>>

    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技术报告——兼2000~2015年基本态势分析
    ——兼2000~2015年基本态势分析

    作者:王亚南 刘婷 魏海燕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摘要:

    本报告作为“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技术报告,基于所能利用的2000~2015年相关数据,对基础数据来源、数据推演方法、相应数值关系、测评体系构思、具体指标测算加以说明,对各类数据事实所反映出来的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增长相关态势进行分析。意在把文化投入增长放到经济、财政增长相关背景中,放到教科文卫投入增长的相邻关系中,放到与居民文化消费占比的同构关联中,放到文化投入人均值地区差与均等化理想的差距检测中,全面检验各方面增长的协调性和均衡性,从而得出现行统计制度下适用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实现演算过程的通约性和演算结果的可比性,以可供重复验证。

    Abstract:

    The paper is a technical report on “The Growth Evaluation System of China’s Public Culture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available data from 2000 to 2015,it illustrates the basic data source,the data inference method,the related numerical relationship,evaluation system design and the specific index calculation. By putting the culture investment growth into all the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growth,the E.S.C.H.(education,science & technology,culture,health) investment growth,the proportion of residents’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this evaluation system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growth coordination and equalization of culture investment,thus to get the applicabl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under the current statistical system meanwhile realizing commensurability,compar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本报告系“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技术报告。本项研究从“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起步,经“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延伸,到“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拓展,大致已形成相对自成一体的系列。当初研创“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面对的是亿万城乡居民,从无到有填空补缺;随后研创“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面对的是各级政府财政,众目关注难以把握。为此,本项测评体系演算数据库早已建成,却悄然试运行一年有余,方于2015年首次出版书稿,现为第3个年度卷。

    必须承认,凭借已有“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体系”多年积累的方法论基础和技术性经验,“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的构思设计相应少了一些冥思苦想的周折,多了一些参考移植的便捷,当然,更希望从一开始就显得较为成熟。

    一 基础数据来源及其演算方法

    本项测评体系采用的基础数据包括:全国和各地产值、财政收入与支出;全国和各地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投入,以及教科文卫四个方面合计的综合投入(早年统计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所有这些数据的人均值演算结果,用以检验全国和各地这些方面增长的协调性、均衡性;最后与“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形成互动,调用居民收入与总消费、文化消费数据,对应检测文化消费与投入占收入、支出比的同构可比关系。

    本项研究不涉及财政、预算、会计、统计诸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按照公众知识对于“公器常理”的认知逻辑进行推演,同时避免使用数理分析的符号和公式,字面上立足于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力求让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普通公民能够看明白。这就需要把数理逻辑梳理、数据关系分析、指标系统运算置于后台数据库之中,转变为数据库运行的程序语言和演算函数,交给恪守“机械逻辑”的计算机去处理。

    “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数据来源及相关演算见表1。

    表1 “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体系”数据来源及相关演算

    鉴于相关细节已在表中交代得十分清楚,尚需补充说明的是,演算各项数据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包括演算各类人均值必需的人口参数处理,特别是本项研究独创的地区差指数演算方式,可见《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一书技术报告,在此当属“自引”而不必再予注明。

    借助本项测评体系强大的后台数据库演算功能,本报告将对全国及各地2000~2015年文化投入增长相关基本态势同时展开全面分析,方法论和技术性阐释尽量从简,而主要通过实际分析应用具体体现出来。与早年“从头起步”探索建立“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和“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数据库相比,而今“举一反三”改进新建“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数据库更加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力避以往文化研究的“纯”人文风格“言辞意蕴”,力求贴近数理科学的“准”精密方法“标准检测”,正是本项研究与评价奉行的宗旨。

    二 数量指标子系统及其测算方式

    全国及各地文化投入总量、人均绝对值为基础数据,不仅本身数值高低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影响到随后一切列联分析、加权分析衍生数值的高低。文化投入总量数据转换为占全国份额值进行演算,人均值则直接进入演算,并且成为地区差演算的依据。

    (一)文化投入总量(份额)值

    2000~2015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及北京份额变动态势见图1。为了方便阐释全国总量与各地份额值关系,图中举例附加北京数据。

    图1 2000~2015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及北京份额变动态势

    2000~2015年,全国文化投入总量总增长924.56%,年均增长16.78%。其中,“十五”期间,全国总量总增长134.24%,年均增长18.56%;“十一五”期间,全国总量总增长119.32%,年均增长17.01%;“十二五”期间,全国总量总增长99.43%,年均增长14.80%。全国文化投入总量最高增长年度为2009年,增长27.14%;最低增长年度为2014年,增长5.78%。

    各地文化投入总量绝对值本身可比性不强,但总量增长幅度及其占全国份额变化的可比性较强,而总量年均增长与份额变化是联系在一起的。各地文化投入总量占全国份额的变化,取决于全国与当地两个方面的增长差异。图1以北京为例。

    同期,北京文化投入总量总增长1935.64%,年均增长22.25%,高于全国年均增长5.47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北京文化投入总量占全国份额由3.08%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