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
从2000年以来的基数值纵向检测中可以看出,西部民生指数提升最高,中部次之,东北再次之,东部稍低,表明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方略已见成效;西藏、陕西、云南、安徽、河南占据前5位。2015年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检测发现,存在差距的原因在于各方面协调性、均衡性还不够理想;上海、北京、浙江、辽宁、天津占据前5位。假定全国及各地保持居民收入比、居民消费率不再降低,实现各类民生数据历年最小城乡比直至弥合城乡比,人民生活发展指数将更加明显地提升。
关键词: | 台湾 |
Based on the cardinality value since 2000,the longitudinal measurement shows a largest rise i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ndex of the West,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s,the Northeast and the East,which means some preliminary effects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egional balanced development. Tibet,Shaanxi,Yunnan,Anhui and Henan rank top five. The ideal no-gap lateral measurement in 2015 shows that the gap exists because of the poor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Shanghai,Beijing,Zhejiang,Liaoning and Tianjin rank top five. If the residents’ income ratio and the consumption rate all over the China should not decline,and various types of livelihood data should achieve a minimum ratio of the urban and rural until the bridging of the urban and rural,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development index would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与早已推出的“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体系”于2006年同时开始研制,研创者对文化研究更为熟悉更有信心,于是先行推出“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不过,“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的构思设计一直在进行,其演算数据库作为“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的背景数据支持一直在使用。2014年,研创者综合“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的方法论思路和技术性设计,并将“民生”范围集中于国家现行统计制度下“人民生活”部分,“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历时八年终于独立成型。
本项分析检测主要面向人文学科研究界、读书界及相关实际工作领域,因此保持人文研究的思维方法及其表述方式,力求使用“自然语言”表达,尽量避免符号和公式。鉴于基础教育已经普及,初等数学演算成为“公共知识”,故将其视同“自然语言”。实际上,数理演算不过是一种通用分析工具,并无特定学科属性和方法专利,唯一的“法则”就是符合数学公理定律,理学、工学可以使用,经济学、社会学可以使用,人文学科亦可以使用。这当中并无什么神秘可言,关键是在相应统计数据历年变化的动态链之间,建立并展开各种相关性分析,发现和揭示其间的相关关系。
一 基础数据来源及其演算方法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见表1。
表1对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的说明已经十分详细,无须再言。不过,有必要提及使用和理解统计数据的一点“必备”知识:统计年鉴历年卷发布的上一年某些重要数据均为“初步核算值”,需经下一个年卷再校订为“最终核算值”。全国及各地产值总量、人均值数据正是如此,历年全国产值数据依照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校订,对各地数据仅校订2010年以来的数据。以下需要详尽解释的是本项研究检测构思、设计的若干特殊演算。同时,调动本项检测后台数据库的强大功能,通过这些特殊演算,力求揭示其中潜藏的人民生活发展动向。
表1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
表1 “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数据来源、具体出处及相关演算-续表
早在多年前“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研创伊始,本项研究就首创了城乡比倒数权衡测算,独创了整个地区差指标及其演算方法,基于无差距理想值设逆指标,用于检测中国社会结构中城乡、区域之间的“非均衡性”发展差距。“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阐释就从城乡比、地区差开始。
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系中国社会结构长期存在“非均衡性”历史遗痕的主要根源,亦为全国当今经济、社会、民生发展“非均衡性”的主要成因,本项研究在“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中首创城乡比倒数权衡,独创地区差指标检测,在“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中将其用于公共投入均等化差距检测,并在“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中将其用于经济、财政、民生诸方面。
“城乡比”是较早出现的城乡间差异衡量演算,取城镇人均值与乡村人均值的倍差值(乡村人均值=1)。本项研究以此倍差值的倒数(1/N,N=城乡比,若无差距N=1,则1/N=1)作为无差距理想值权衡系数,检测城乡比存在与否及其历年大小增减变化。
所谓“地区差”是本项研究类比于“城乡比”精心设计的地区间差异衡量演算,但演算方法复杂得多:以全国人均值为基准值1衡量,各省域无论高于全国人均值,还是低于全国人均值,相通演算均取当地与全国人均值商值的绝对偏差值(不论正负)加基准值1作为省域地区差指数,全国及四大区域取相关范围省域绝对偏差值的平均值加基准值1作为相应地区差指数。同样以其倒数(1/N,N=地区差,若无差距N=1,则1/N=1)作为无差距理想值权衡系数,检测地区差存否及其历年大小增减变化。
相关系数检测可谓是相关性分析最简便的通用方法,同时检验两组数据链历年增减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变化程度是否相近、变化动向是否稳定。相关系数1为绝对相关,完全同步;0为无相关性,完全不同步;-1为绝对负相关,完全逆向同步。设数据项A历年增幅变化为N,若数据项B历年增幅(降幅绝对值)愈接近N(高低不论),即保持趋近性(正负不论),或历年增幅(降幅绝对值)存在固有差距(高低不论)但上下波动